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護理 >> 降糖藥物 >> 降糖口服藥 您悠著點吃!

降糖口服藥 您悠著點吃!

  據調查,有85%左右的老年人幾乎每天都需要藥物來維持機體功能,這其中有將近一半的人每次同時使用3種以上的藥物。如果用藥習慣不合理,則可能對老年人的健康造成危害。本期我們將集中盤點老年病友常見的不良用藥習慣。

  病例1:不聽醫囑聽自己的

  陳樹軍(化名),今年只有50歲,但由於病痛的折磨,他看上去要蒼老許多。36歲便被確診為2型糖尿病的他,開始的時候對疾病比較重視,也自己買了血糖儀。他自認為十幾年來在用藥方面從未松懈過,每次來醫院僅讓醫生給開稍多於半個月的藥量,目的是督促自己在藥盡之前來醫院開藥,以防止病情惡化,可他多數時間來醫院只是為了拿藥,卻將醫生給他開的監測血糖的單子扔到一邊,家裡的血糖儀也在一年後被閒置。

  42歲時,他偶爾檢測血糖後,醫生為其調整了治療方案,將初始的糖適平改為拜唐蘋和美吡達,並繼續服用二甲雙胍。陳大爺當時也不知道調整方案是因為血糖控制不達標,還以為是長期服藥產生了耐藥性的緣故。而3年之後的一天,陳大爺發現二甲雙胍的說明書中標明“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於是害怕此藥傷肝腎,就自作主張停用了二甲雙胍,於半個月後改用胰島素治療。由於他同時患有血脂異常、心腦血管疾病,於是自行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25毫克/日),希望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直到兩個星期前,陳大爺由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狀來到急診,在輸液治療10個小時後病情方才得到緩解。但在幾天後的復查中,他的病情又出現反復,血糖高得更是無法測出,無奈之下只得再次住院。

  主治醫生點評(天壇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張春芳)

  這位患者自認為十幾年來按時服藥,沒有松懈,但他的血糖一直控制欠佳。而且即使他經常來醫院開藥,卻很少做相應的血糖檢查,醫師也無法及時根據病情調整藥量。對於二甲雙胍,許多患者存在誤解,由於服藥不規律,且不監測血糖,不管采用何種治療方案都很難使血糖達標。此外,患者自稱每半個月來醫院就診一次,但事實上他一個月才來一次,而每次開的藥量只能維持半個多月,那麼,在這兩次拿藥的間隔中,就必然存在著藥物減量或停止的情況,這也是造成血糖波動的一個重要因素。對於他來說,阿司匹林是可以服用的,但是劑量過小,不足以發揮作用,反而更容易產生耐藥性。

  病例2:我自己的病自己知道

  今年59歲的李素香(化名)於1997年做了胰腺炎手術,第二年來醫院復查的時候被告知得上了2型糖尿病。身高不到160厘米的李阿姨體重卻高達92公斤,由於肥胖醫生建議其進行口服降糖藥治療。

  這11年間,她吃了許多種降糖藥物,多得連她自己都記不清了,醫院裡能買到的降糖藥她幾乎都吃過,但這些藥卻沒有一次是她自己買回來的。原來她的兒媳在醫院工作,每次都是兒媳替她買藥。哪個藥購買的人比較多,哪個藥反應比較好,兒媳就給她買哪種藥。可李阿姨總說“我自己的病自己知道”,不用吃那麼多藥,所以有時候就不聽兒媳的囑咐,忘吃或者少吃的情況更是時有發生,為此這婆媳倆不知吵了多少次。

  去年春節的時候,李阿姨得了感冒。由於怕親人團聚時傳染給其他人,就買了很多感冒藥,但不知為什麼吃了藥後感覺不舒服。於是她自己暫停了降糖藥,待半個多月後感冒好轉才重新開始服藥。此次住院的主要原因是由於腦梗死而導致使舌頭和手腳不聽使喚,幸好危及的是小血管,在神經科治療後情況有所好轉,但由於血糖過高又轉入了內分泌病房,至於有無其他並發症還需要進一步檢查來。李阿姨不僅患有糖尿病,而且一直伴有高血壓和眼底病變。不久前一次摔傷後,由於血壓升高,更是擅自將降壓藥的劑量增為原來的2倍。

  主治醫生點評(天壇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張春芳)

  這位患者長期以來疏於對血糖的監測,而且吃飯用藥都不規律,更是一次也沒有到醫院復查過。在用藥方面,也是家人讓用什麼就用什麼,沒有考慮到服藥過程中的個體差異,而且在合並感冒後,也沒有經過醫師的同意私自停用降糖藥,這些都是非常危險的。患者自行調整降壓藥的用量,會使血壓波動頻繁,很可能對血糖和心腦血管造成不利的影響。

  這兩位病友患病時都比較年輕,但隨著病程的延長,卻沒有增加對疾病本身的關注。雖然並未引發嚴重的並發症,但他們都缺乏必要的飲食控制,又沒有配合積極的運動治療,而且在用藥方面也存在很多問題,如:私自更改藥量;服藥不規律,時斷時續;藥物合用時私自進行調整;沒有形成適合自己的個體化用藥方案等。希望這些能引起廣大病友的足夠重視。

  常見的六大安全隱患

  老年人隨著身體機能的日益衰退、機體總體功能的下降,各種慢性疾病慢慢“找上門”,開始每日“大把大把”的吃藥,對藥物的耐受程度和安全幅度都顯著下降,藥物治療量和中毒量之間的安全范圍變小。一般來說,老年人用藥主要存在以下六種安全隱患。

  1.不遵醫囑,憑經驗吃藥

  許多老年人因自身患有多種慢性疾病,長期服藥且藥物種類眾多,多少懂得一些疾病的用藥種類和方法,就自認為“久病成醫”。每當身體不適的時候,總是憑借自己的經驗吃藥。

  安全提示:“久病成醫”的做法並不科學。病人需要在專業大夫的指導下,充分評估個體化情況,有針對性地用藥,否則輕則達不到治病的目的,重則發生藥物不良反應,對身體造成二次傷害。建議病人遵從醫囑,一是防止用藥出現偏差,二是節省藥源,三是防止藥物濫用,四是保護自身健康。

  2.自行加大用藥劑量

  老年人因為長期患病在心理上或多或少會有一些負擔,迫切希望快速治愈,所以往往當一類長期應用的藥物療效不如從前明顯,或是新藥沒有在短期內達到明顯的治療效果時,就自行加大藥物劑量。

  安全提示:醫生或是藥師開具的用藥處方都是根據病人的自身病情和身體條件等開出的、符合病人病情的藥品。老年人身體的各髒器在逐漸衰退,對藥物的毒副作用靈敏。自行加大用藥劑量,往往容易導致中毒,使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的幾率增大,輕則影響藥物療效,重則增加藥物的不良反應,加大胃腸道和腎等髒器的負擔,影響病情,甚至可能導致病情惡化,治病不成反生成“新”病。

  3.因怕麻煩,不復查

  處方藥只能醫生開一次抓一次,不可二次利用。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需要長年累月吃藥,所以許多人怕麻煩。為了省事,往往“一方”使用好幾年,看過門診後也不定期復查。

  安全提示:疾病往往變化的比較快,疾病的不同時期和狀態給的藥量不盡相同,需要定時復查,而隨診的主要目的就是根據病情的改變,適時地調整藥物的種類和劑量。如果怕麻煩,放松隨診的一些過程,往往病性和藥性都已經改變了,可是吃的藥還是疾病前一階段的用藥方式和量,這麼做往往事與願違,不僅起不到治療作用,嚴重的可能耽誤疾病的治療。尤其是一些病程長的慢性病,如果一種藥吃很久,中間不作評估,基本的心電圖等安全指標也不作定期檢查,對肝腎髒的損害非常大。例如,長期用他汀類降脂藥會損害肝功能,需要定期檢查肝功能。

  4.把藥當成禮品、補品

  孩子為了孝敬父母,買些補品給父母吃;老人認為年齡大了,啥都缺,所以啥都吃。時下,許多人開始把高檔藥品當作禮品互相饋贈,而老年人“幸運”地成為了這些禮品的饋贈對象。

  安全提示:高檔藥品也是藥品,不是食品,不論中藥還是西藥,都有藥性,也可能產生不良反應。有些藥的不良反應當時可以顯現,但有些卻需要經過一定的時間才可以顯現。例如馬兜鈴酸,本身是清肝火的藥品,但使用不當可以引起腹瀉、惡心、食欲不振等副作用,嚴重的可導致髒器的損傷,引起腎病。還有市面上比較常見的含有珍珠粉或是牛黃的高檔藥品,送人和自用都需謹慎。

  5.越貴的藥越好

  在如今注重自身健康的年代,很多人迷信“越貴越好”,認為藥品越貴療效越好。同時,盲目推崇新藥,不惜血本花大價錢買來吃。再加上媒體的宣傳,形成了追“新藥”族。

  安全提示:藥品的價格受到定價機制的控制,主要與藥品的成本有關,也就是原材料和包裝,往往還要附加宣傳費用。由此不難看出來,某些藥品價格高不等於療效高。如果僅盯著價格買藥,不僅療效無法確定,而且不良反應未知,有可能和病人現在服用的藥品發生相互作用,增加或是減弱目前所服藥品的作用都未可知。

  6.用牛奶、茶水等服藥

  許多病人都知道服藥用白開水,但仍有些老年人懷有僥幸心理外加醫藥知識了解較少,喜歡按自己的飲食習慣用牛奶或是茶水等服藥,或是改變服藥的順序以及時間。這些都可能對自身產生危害。

  安全提示:咖啡、牛奶和茶等含有茶鹼等未可知的物質,這些物質與藥品相互作用,會對藥效產生一些影響:①減弱或是增加藥效;②改變藥性,使藥物失去藥效;③增加藥物的毒副作用,增加腎髒負擔。同時,如不按方法服藥,也可對藥物作用發揮產生影響。

  糖尿病口服藥物的種類

  口服降糖藥大體上有四類,雖然同為降糖藥,但不同種類藥物的降糖機制和作用是不同的,所以老年病友在選擇藥物時要根據自身病情和並發症的發病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

  1.促胰島素分泌劑:顧名思義,此類藥物作用主要是刺激胰島素分泌,以達到降糖效果。人體內控制血糖的激素有兩種,一種是降糖激素(胰島素),另一種是升糖激素,當兩種激素水平平衡時,血糖就會處於正常范圍內,反之則異常。促胰島素分泌劑的作用機制就是藥物作用於分泌胰島素的細胞上,促進細胞分泌,增加胰島素總量。促胰島素分泌劑分為磺脲類和格列奈類。①磺脲類:常見的有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吡嗪、格列齊特、格列喹酮等。格列本脲降糖作用強,但易出現低血糖,尤其是老年人。格列齊特降糖作用溫和,降糖效果亦較好,適合老年人。格列喹酮降糖作用弱,但其不主要經腎髒排洩,適用於老年病友或糖尿病腎病者。格列美脲降糖作用高效持久,其既促進胰島素分泌,又能增加胰島素敏感性,且較少發生低血糖。另外,其對心血管的影響也較小,適宜老年病友應用。②格列奈類:作用機制與磺脲類相似,較少發生低血糖,另外因其大部分經肝膽代謝,更適合老年病友或糖尿病腎病者。

  2.胰島素增敏劑:此類藥物主要有羅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其通過加強胰島素作用而達到降糖效果,但不增加胰島素的分泌總量。此類藥物主要適用於那些有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敏感度下降)的患者,但其會產生一定的不良反應,對伴有肝功能受損或心髒功能障礙的老年病友對此類藥物應慎用。

  3.雙胍類:此類藥物主要有二甲雙胍和苯乙雙胍,其主要增加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和對胰島素敏感性,並不刺激胰島素的分泌總量,降糖同時可降體重、降血脂,應用此類藥物不會發生低血糖,但肝腎功能減退或高齡病友,雙胍類藥物的代謝、排洩周期會延長,容易出現乳酸性酸中毒,選擇藥物時應加以注意。

  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其作用機制是延緩糖吸收而起到降糖效果,具有降低餐後高血糖的作用,因其不增加胰島素分泌,故不易發生低血糖。此類藥物可單獨用藥或與磺脲類、雙胍類合用。單用此類藥物不會引起低血糖,但如與磺脲類或胰島素合用,可發生低血糖。

  怎樣合理選藥?

  老年病友在選藥過程中主要存在兩個誤區,一是認為價格高的藥物比價格低的藥物療效好,二是認為進口藥物比國產藥物療效好,這種選藥方法是不正確的。由於糖尿病的並發症種類較多,且患者間身體情況存在差異,所以老年糖尿病患在選藥過程中不能依靠從眾心理去選擇,應強調個體化用藥,適合他人的藥物未必適合自己。評價藥物的好壞,除了看其本身外,更重要的是要看藥物是否適合病友的身體情況。由於老年病友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肝腎功能減退,或心功能不全等髒器功能減低現象,所以選藥及用藥時應極為慎重。如腎功能不全者,雙胍類和磺脲類藥物應用受限;心功能不全者,雙胍類和胰島素增敏劑類藥物應用受限;胃腸道功能紊亂者,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應慎用。同時,由於格列本脲降糖作用強而持久,易出現低血糖,所以老年病友也應慎用。因此,在合理選擇降糖藥物方面,應聽從醫生指導,選擇適合自身情況的藥物,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

  正確用藥的三個原則

  目前,口服降糖藥物種類較多,即使同一種類降糖藥在各廠家應用的商品名也不同,因此極容易造成老年病友對藥物混淆的現象。另外,由於不同種類降糖藥作用機制不同,如果掌握不好用藥原則,將會嚴重影響病友的身體健康。因此,老年病友在服用降糖藥時,應掌握好以下原則:

  1.掌握正確用藥時間:目前,口服降糖藥的用藥時間主要分餐前、餐中及餐後三種。其中,餐前用藥時間還可細分為兩種:①早餐前一次用藥,主要為各種緩(控)釋劑、格列美脲及胰島素增敏劑。三餐前均用藥主要為磺脲類中短效制劑和格列奈類藥物。②餐中服用的藥物,主要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類。③需餐後服用的藥物,主要為容易引起胃腸道反應的藥物,如雙胍類。

  2.掌握正確用藥劑量:病友在口服降糖藥過程中,切忌降糖心切。藥物合理劑量應為醫生指導用量,切不可急於降糖而擅自加大用藥量或聯合用藥,因為過度用藥或不正確的聯合用藥都會造成低血糖現象,再加上老年病友易並發動脈硬化及心血管病變,一旦發生低血糖將可誘發腦血管意外和心肌梗死,後果很危險。

  3.根據病情調整藥物種類:由於磺脲類藥物存在藥物繼發性失效現象,也就是說開始階段的降糖效果較好,但隨著病友病程的延長,此類藥物的降糖效果逐漸減退,因此,病友要經常監測血糖控制情況,當出現血糖控制情況不好時,要及時請醫生調整用藥。

熱門圖文
糖尿病早期治療有什麼好處

治療糖尿病其實就是控制好血糖、預防好並發症的發生,可是看似簡簡單單的小病卻是如此的頑固,血

糖友采用胰島素治療 存在副作用

糖友采用胰島素治療,副作用也存在?糖尿病患者們要是一直使用胰島素,也是很可能會引起一些不好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