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護理 >> 降糖藥物 >> 十大頂級專家談糖尿病防治

十大頂級專家談糖尿病防治

  經濟、科技的快速發展,一方面讓人們享受到了更高的生活品質,一方面也讓一些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慢性病“找上門來”,糖尿病就是其中之一。據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糖尿病中心主任紀立農介紹,目前中國糖尿病患者約3800萬,2025年將會達到6000萬。

  與此同時,心血管疾病、腎病、糖尿病足等並發症又接踵而至,嚴重威脅著糖尿病患者的生命。

  心腦血管病是第一並發症

  “有人說亞洲的禽流感厲害,其實糖尿病比禽流感還厲害。”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肖海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首先,糖尿病有著龐大的患病人群;其次,它引起的並發症更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給患者增加了巨大的經濟負擔。而且,在治療方面,“沒有並發症的糖尿病患者每年平均治療花費3000元左右,一旦有了並發症,一年就得花費上萬元。”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常委、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郭曉蕙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內分泌科教授袁申元則為糖尿病並發症算了一筆賬:“患者並發心梗,治療費用大概需要16萬元,如果平時注意預防,不得並發症,持續治療糖尿病和高血壓26年的費用也不過這個數字。”

  的確,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最大的隱患正是來自此後的各種並發症。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調查數據顯示:在糖尿病患者中間,並發心腦血管病的幾率是26%,外周神經疾病的幾率是17.8%,眼部疾病是14.8%,腎髒病是10.6%。其中,心腦血管並發症的危險系數最高,2型糖尿病患者中,75%—80%死於心腦血管並發症。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胡大一說,一般來說,糖尿病患者10年裡大概每5個人裡就有1個會得心肌梗死,而如果同時有糖尿病和心肌梗死,大概每兩個人中就有一個會在10年內出現心梗。難怪芬蘭研究人員會提出“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的說法。

十大頂級專家談糖尿病防治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陸菊明也指出,糖尿病人患心腦血管疾病的幾率比正常人高2—4倍,“糖尿病看起來是血糖高,實際上,血糖高的人群多少有些其他問題,如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等,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容易引發血管病變。而且,糖尿病並發心血管疾病後的病情,比一般心血管病人要嚴重得多。”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常委周智廣則提醒,2型糖尿病病人中,年齡大於40歲、吸煙、膽固醇升高、有冠心病家族史的更是高危人群,尤其要注意合並心腦血管疾病。

  預防並發症,生活方式和服藥雙管齊下

  盡管糖尿病可能引發各種並發症,但在采訪中,專家們指出,只要及時干預,完全可以起到預防並延遲並發症的效果,尤其要改變現代人“出門就打的,進門找電梯”的生活方式。胡大一強調,無論糖尿病,還是心血管並發症,基因遺傳的影響只占10%,90%是後天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比如吸煙、運動少、飲食不合理、精神緊張、等。北京糖尿病防治協會理事長向紅丁指出,預防並發症需要“五大法寶”。

  第一,教育。據專家估計,目前我國糖尿病患者的知曉率和治療率僅為30%左右,很多患者對糖尿病的危險因素認識不足。因此,加強對患者的教育勢在必行。陸菊明告訴記者,一些歐美國家規定,確診糖尿病的患者,第一年要接受一定時間的糖尿病治療教育,費用由國家的醫保系統負擔。

  第二,心理。郭曉蕙也告訴記者,很多糖尿病患者不願接受、不能正視自己的病情,采取“鴕鳥”政策,從而延誤了治療時間。向紅丁說,還有一些糖尿病病人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後,患上了抑郁症。因此,在患者進行治療的同時,也要注意調整自己的心態。

  第三,飲食。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李光偉建議,患者在控制能量攝入的同時,尤其要注意合理的飲食結構,能量50%—55%應來源於主食,20%—30%來自於蛋白質,10%—20%來自於脂肪。如果脂肪量超過30%,就是不健康的飲食。不要吃含油過多的食物,並注意控制飲食量,不要沒有節制地吃東西。

  第四,運動。李光偉建議,糖尿病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運動,“以不疲勞為度”,根據病情選擇散步、健身操、太極拳、游泳、交誼舞等。尤其是太極拳和散步,具有輕松、自然、舒展和柔和的特點,最適合糖尿病患者。如果散步,最好保證每天半小時到45分鐘。對於已經發生心腦血管並發症的人,則要注意適量、適度運動,不要選擇過於激烈的項目。

  第五,藥物。采訪中,專家們一致表示,預防糖尿病並發症,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除了健康的生活方式,還要加入藥物治療的環節,而且要“早控制”,要積極控制血糖,實現血糖達標。此外,高血壓病人要服藥控制血壓,高血脂病人要服藥控制血脂。為了預防冠心病,有時還需要加用其他藥物。

  糖尿病患者要改變幾個錯誤認識

  采訪中,專家們除了強調做足預防工作外,還特別提醒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改變幾個錯誤認識。

  第一,只注重血糖指標,不監測血壓等其他指標。胡大一說,國內外很多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有相當大的比例死於腦梗和心肌梗死。而且,心肌梗死在35—40歲的人群中最常見。所以,一個糖尿病患者應該通過控制血壓、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來控制並發症,這樣能大大超過單純控制血糖的效果。一般來說,收縮壓和舒張壓控制在130毫米汞柱和80毫米汞柱以下最好,有腎病的並發症患者則要把血壓控制在125毫米汞柱和75毫米汞柱以下。

  第二,自認為“久病能成良醫”。專家們指出,患者必須聽從醫生指導,配合藥物治療,定期到醫院復診,並根據病程進展及時調整治療方案。調查數據顯示,在我國,一年進行4—5次血糖檢測的人大概只有19%,4次以上的只有4.5%,22%的人根本就沒有檢測過。

  第三,不能堅持服藥。向紅丁指出,在並發症的預防上,降糖藥、降壓藥以及一些調脂藥都要堅持服用。“但目前很多患者存在這樣一個誤區,”郭曉蕙說,“他們往往認為一個時期內血糖或血壓降下去了,就可以暫停服用這些藥物,這是錯誤的。有些代謝異常是與生俱來的,即便一時用藥物控制住了,也不能維持長期效應。”紀立農提醒:“如阿司匹林就不能間斷。因為它是在血栓形成的一瞬間發揮作用,如果在發病前一周中停用了阿司匹林,患者體內沒有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成分,就會引起血栓,導致更加嚴重的心血管病變。”

  第四,肥胖病人只知道治病,不知道減肥。身材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必須先解決體重超標的問題,如果體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即使在藥物輔助下,血糖一時得到控制,其效果也不可能長期而穩定。

  國外先進理念值得借鑒

  盡管我國在糖尿病防治方面已處於世界前列,但在糖尿病人的管理方面,還需要借鑒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先進做法。很多發達國家,他們都不是單純用一種藥物或一項技術來治療疾病的。周智廣說:“比如在一開始診斷的時候,就必須有一個由內分泌專科醫生、眼科醫生、足病科醫生,還有營養師等組成的專門小組進行評估,並研究治療方法。而目前我國內地這一點依然很難做到,看糖尿病的就是糖尿病的,看心血管的就是心血管的。從這點來看,我們在資源整合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再比如,國外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是由社區醫生管理和治療,他們可以隨時監測患者的血糖、血壓等變化。而我國的患者卻還在往大醫院擠,既浪費了體力和時間,又很難保證專家能給患者以具體、持續的指導。

熱門圖文
糖尿病患者用藥5問題

糖尿病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以慢性糖尿病為特征的代謝紊亂。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

常被干燥症糾纏 該如何擺脫

你經常會出現眼睛干澀,或口干嗎?小心是干燥症上身。此外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或紅斑性狼瘡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