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護理 >> 降糖藥物 >> 胰島素治療 必須要闖關

胰島素治療 必須要闖關

  胰島素治療,必須要闖關。利用胰島素治療糖尿病,還是需要進行闖關的,我們得懂得其中的細節。

  胰島素治療,必須要闖關。利用胰島素治療糖尿病,還是需要進行闖關的,我們得懂得其中的細節。

  第一關

  疼痛

  說到注射胰島素,很多人首先會怕疼。其實,現在的胰島素針比其他注射針細小得多。只要選對部位注射,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

胰島素治療 必須要闖關

  一般來說,推薦注射的部位是腹部、大腿和上臂。腹部吸收較快、疼痛較輕且方便注射,是多數人的首選,但一定要避開臍周3~5厘米的區域,因為臍周皮下組織比較薄而且敏感,容易碰到血管神經。在大腿注射時,要選擇膝關節以上10厘米、腹股溝以下10厘米的大腿正中線外側的一片區域,否則也會比較疼。總的原則就是,要選擇在脂肪層比較厚、血管神經分布相對不密集的部位注射,捏起注射部位進針也可以減輕疼痛。

  局部神經敏感、有炎症或吸收不好,是產生注射疼痛的主要原因。糖友切忌因為怕疼、圖省事而過於集中注射某個部位,久而久之易引發局部腫脹和脂肪增生,影響治療效果。

  第二關

  低血糖

  低血糖是最常見的障礙之一,幾乎每個糖友都經歷過,發生率約為口服藥的2~4倍。避免的關鍵在於,掌握好容易發生低血糖的時間,並在該時間點前30~60分鐘適量加餐。

  一般來說,早晚注射預混胰島素的患者,容易在打針後3~5小時出現低血糖,大致是午餐前或睡前至午夜;臨睡前注射中、長效胰島素的患者,容易在打針4~8小時後出現低血糖反應。因此,即使沒有明顯低血糖反應的糖友,也建議在上述時間范圍內多測血糖,適時、適量加餐,做到未雨綢缪。

  需要提醒的是,大家一定要避免胰島素注射過量,千萬別為了追求血糖接近“正常值”,隨意增加胰島素的注射量。如果打針後要運動,也需適時加餐或提前減少胰島素用量,以防低血糖。

  第三關

  體重增加

胰島素治療 必須要闖關

  從臨床經驗來看,如果不加以控制,糖化血紅蛋白每降低1%,體重一般可能會在3~6個月內增加2.5~3公斤。胰島素是一種合成類激素,會促進能量儲存和脂肪堆積,還會抑制脂肪分解,因此容易導致體重增加,且脂肪多分布在腹部,由此引發的腹型肥胖較多。

  體重增加說明藥物起效,但如果增加過多也可能抵消治療帶來的好處。有研究表明,身體每超重1公斤,心血管病風險會增加3%。必須使用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應采取切實有效的“防胖”措施。一般可以通過聯合使用二甲雙胍等口服降糖藥來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減少胰島素使用量,同時配合科學的飲食控制、運動調節等方式。

  大家要注意的是,胰島素劑量越大,體重增加越明顯,所以要避免因急於降糖而過快增加胰島素用量,原則上應“速減緩加”、“見好就收”。許多人加了胰島素後,血糖降了,但胰島素的量沒有及時降,這也容易導致後續的血糖反彈,需繼續加量,結果體重長得更快,血壓也越來越高,心血管負擔因此加重。

  第四關

  劑量加大

  用胰島素控糖,有種常見的“水漲船高”現象。也就是說,胰島素每次加量,都只能在較短時間內達到較好的控糖效果,後續血糖仍可能升得很快。有時理想狀態常常短不過2~4周,長不過3個月。這主要與身體在血糖被過快過度降低時產生的升糖反射有關。

  我們常用兩個招數應對它:一是主動調高血糖達標數值,只需控制在比正常值高出2~3毫摩爾/升即可,如餐前血糖控制在6~8毫摩爾/升,高齡且病程長的人可放寬為7~10毫摩爾/升;二是和口服降糖藥一起打“組合拳”,減少胰島素用量。胰島素用量越少,這種反跳性升糖也可能越少。

熱門圖文
糖尿病選擇降壓藥的措施

糖尿病和高血壓並存的現象較為常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壓發病率明顯高於正常人,大約為非糖尿病患

如何科學地服用降糖藥

一旦與患上糖尿病,科學地服用降糖藥便成為患者的基本功之一。如何才算科學呢?至少有三個技巧你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