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治療 >> 關於治療 >> 糖尿病友用藥誤區大盤點

糖尿病友用藥誤區大盤點

  

       誤區1 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無須用藥
  
  以往對於新診斷的糖尿病人,通常先進行2~3個月的生活方式干預(包括控制飲食、加強運動和減輕體重),倘若血糖仍然控制不好,才給予藥物治療。
  通過長期研究發現,僅靠生活方式干預,絕大多數患者的血糖都不能控制達標,而持續高血糖反過來會對血管和胰島細胞造成損害。
  為了使血糖能夠盡早控制達標,解除高血糖對胰島及各髒器血管的毒性作用,保護和逆轉殘存胰島細胞的功能,新版的2型糖尿病治療指南建議,一旦確診為糖尿病,就應同時啟動生活方式干預和降糖藥物治療,並將二甲雙胍列為首選降糖藥物。
  
  誤區2 東施效颦,忽視個體化用藥
  
  糖尿病具有很強的異質性,不同個體之間以及同一個體的不同病程階段,其病理機制及伴隨病情況差別很大,因此,藥物治療應當個體化,換言之,應當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如糖尿病類型、身體胖瘦、肝腎功能狀況、年齡等)來選擇用藥,切勿隨意“跟風”,貪“新”求“貴”。記住:所謂“好藥”,就是適合患者自己病情的藥。
  
  誤區3 同類藥物聯用
  
  口服降糖藥分為促胰島素分泌類、雙胍類、α-糖苷酶抑制劑、胰島素增敏劑等若干種類,每一類藥物的作用機制均不相同,但同一類藥物的作用機制基本相似,所以,一般不主張同一類藥物(如達美康與美吡達、二甲雙胍與苯乙雙胍等)合用,同類藥物合用非但不會使藥效倍增,反而會增加藥物的副作用。
  
  誤區4 急於降糖而大量服藥
  
  人體的內環境對血糖驟變很難一下子適應,所以,控制血糖不能急於求成,應當穩步下降。許多患者為了把血糖盡快降下來,往往采取多種藥物聯合、超劑量服用的辦法,這樣做的後果,往往使藥物副作用增加,而且容易矯枉過正,引發低血糖,甚至出現低血糖昏迷,非常危險。
  
  誤區5 用藥方方不正確
  
  療效的好壞取決於兩方面:一方面要選好藥;另一方面要用對藥。不同的藥物有不同的服藥方法。磺脲類藥物應在飯前半小時服;雙胍類藥物應在餐中或餐後服;糖苷酶抑制劑應在開始進餐時隨飯嚼碎同服。不按規定正確服藥,不僅會降低療效,而且會增加副作用,產生不良後果。
  
  誤區6 急於求成,頻繁換藥
  
  藥效的發揮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有些降糖藥物(如胰島素增敏劑)往往需要服用一段時間之後,藥效才逐漸顯現出來。許多患者不了解這一點,剛用藥沒幾天,見血糖下降得不理想,便認為藥物沒效而急於換藥,這是很不明智的。正確的做法是:根據血糖水平逐漸調整用藥劑量,服至該藥的最大有效量時,血糖仍不下降或控制不理想,再改用其他藥或與其它藥物聯用。
  
  誤區7 過分擔心藥物的副作用
  
  有些病人認為,是藥三分毒,由於擔心長期用藥會損害肝、腎,因此,在藥物使用上常常是“見好就收”或干脆拒絕用藥,這種做法實屬不當。對於肝腎功能正常的患者來說,只要不是長期過量服用,應該還是比較安全的,不良反應僅見於個別患者,往往在停藥後可消失,不會給人體帶來嚴重的影響。高血糖未得到控制與藥物所致的副作用相比,前者的後果要嚴重得多。需要指出的是,藥物大都要經過肝髒代謝而失活,並經過腎髒排洩,肝腎功能不全的病人由於藥物排洩障礙,藥物原形及代謝產物在體內緩慢積聚而加重肝腎負擔,影響肝腎功能,故肝腎功能不全者用藥須格外慎重,盡量選擇對肝腎影響小的藥物(如糖適平、胰島素)。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