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治療 >> 胰島素 >> 胰島素使用誤區 >> 長期注射胰島素≠成瘾

長期注射胰島素≠成瘾

  “胰島素依賴”提法的變更

  20世紀90年代以前,曾將糖尿病分為“胰島素依賴型”(1型)和“非胰島素依賴型”(2型)。前者由於胰島素分泌嚴重不足,必須依靠補充外源性胰島素才能維持生命;後者胰島功能受損相對較輕,一般通過口服降糖藥物可使血糖得到控制,不一定依靠補充外源性胰島素。

  隨著研究的深入,這種分類與命名的缺陷逐漸暴露出來。現已證實,2型糖尿病除了有胰島素抵抗以外,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胰島素分泌缺陷。在2型糖尿病確診之初,患者胰島功能往往已降至正常的50%,隨著病程進展到一定階段後,2型糖尿病也需要胰島素治療。

  將2型糖尿病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容易望文生義,使患者誤認為“2型糖尿病不論如何,都不需要胰島素治療”,因而對胰島素治療一概拒絕。有鑒於此,世界衛生組織在19 97年制定的糖尿病分類命名中取消了”胰島素依賴型”和“非胰島素依賴型”的提法,而是根據發病機制的不同,分為1型和2型。前者定義為由於自身免疫反應介導的胰島B細胞嚴重受損,胰島素分泌極度缺乏;後者則是由於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導致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

  據統計,在西方發達國家有50%以上的2型糖尿患者接受胰島素治療,而在我國不足20%。

  依賴≠成瘾

  “依賴”這個詞也容易使人誤解。

  許多患者擔心“一打上胰島素,會產生依賴性,再也撤不下來”,更有甚者將胰島素與毒品相提並論,這種認識顯然不對。

  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藥物成瘾”。它是指藥物和軀體相互作用導致使用者的精神及生理異常.令吸食者產生難以克制的獲取及連續使用的強烈渴望,目的是為了再度體驗這些藥物帶來的欣快感。成瘾,是心理上的依賴。

  從嚴格意義上講,胰島素並不是一種藥,而是人體自身分泌的一種生理激素。實際上,每個人都離不開胰島素,沒有胰島素,機體就不能完成新陳代謝,生命也就無以維系。在胰島素問世之前1型糖尿病患者都難逃悲慘夭折的結局。正是由於胰島素的臨床使用,才使糖尿病成為一種可治之症。

  毒品並非生理或醫療所需,對身心健康有百害而無一利,使用後會產生嚴重的心理依賴,因此吸食者往往越陷越深而不能自拔,甚至為了獲取毒品不顧一切、铤而走險。而應用胰島素,能很好地控制血糖,改善和恢復患者胰島B細胞的功能,對改善患者病情及預後大有益處。即使需要長期注射胰島素,也是因病情的需要,這與近視眼需要戴眼鏡、聽力障礙者需要戴助聽器是同一道理,跟毒品成瘾完全是兩碼事。

  另外,胰島素並非一旦用上就再也撤不下來。例如,用口服降糖藥治療的2型患者,在遇到感染、手術、創傷等應激情況時,胰島素的需求量陡然增加,此時需要短期補充胰島素,度過應激期、病情穩定之後,可以恢復原先的口服藥治療;又如,對於血糖較高的初診糖尿病患者,通過短期的胰島素強化治療或胰島素的補充治療,如加用每天僅需注射一次的長效基礎胰島素——甘精胰島素(來得時),可以使患者的胰島功能得到顯著改善.相當一部分患者可停用胰島素.僅憑飲食和運動控制就可以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一項隨機對照的多中心研究也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應用胰島素治療,可以延長內源性胰島素分泌,更好地控制血糖;再如,為了防止口服降糖藥對胎兒及嬰幼兒的不良影響,在妊娠或哺乳期間糖尿病患者均應采用胰島素治療,過後,患者可以換用口服降糖藥物繼續治療。

  所有這些都說明,胰島素的使用是根據病情的需要,當用則用,當停可停,根本不存在“成瘾”的問題,對於胰島素上瘾的擔心完全是多余的。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