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知識 >> 糖尿病基本常識 >> 做對五件事 讓你遠離糖尿病

做對五件事 讓你遠離糖尿病

  

       專家預計,到2020年平均每10個人中就有1個糖尿病患者,10年後你是那幸運的9/10還是那1/10的“中獎者”?這取決於你今天的生活,今天的決定。

  糖尿病對於我們一點都不陌生。看看我們身邊,非常容易就會遇到一個糖尿病患者——我們的父母、親友、同事、甚至,我們自己。調查發現:都市人群中糖尿病發病年齡不斷提前,人數持續攀升。如今糖尿病的平均發病年齡已提前到45歲,而30歲即有高血糖問題的人超過30%。

  隨著中國跻身世界經濟強國行列,隨GDP一起上升的還有民眾的血糖指標。人們對糖尿病的危害心知肚明,但對於防范知識卻依舊了了。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和糖尿病保持安全距離。

  拿到體檢報告單的時候,Monica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糖尿病”,我才35歲啊,怎麼會得糖尿病?!剛升職為公司的銷售總監,Monica感歎命運的不公,為什麼在自己事業剛有起色的時候患上了這種麻煩的疾病?可是身體並沒有什麼特別的不適,難道會突然患上糖尿病嗎?

  醫生調出了她之前的體檢檔案,說她血糖高的問題一直存在。Monica想起來體檢報告中的確都有這一項及相關的“健康指導”,但因為其他同事也有類似問題,就覺得可能是現代人普遍都有的問題,她就沒當回事,不成想真會有一天發展成為糖尿病。

  醫生詢問了她三餐的情況和生活習慣——她每天工作超過9小時,在公司的時候,基本只吃外賣,家裡基本不開火,周末也是和老公一起下館子。每天唯一的運動是從地庫走到辦公室或家裡的沙發上。醫生告訴Monica:很多疾病的發生都與生活方式有關,糖尿病尤其如此。長期吃高脂高熱量的食物而疏於運動,一旦多余的脂肪和糖分超出身體負荷,就會影響髒器的正常功能,出現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等血液指標異常的問題。血糖高短期內並不會帶來太明顯的不適感覺,但長期如此會導致很多並發症。”

  Monica很恐慌,難道從此一輩子要靠藥物活著?醫生解釋說:“糖尿病是一種代謝紊亂綜合征,發病原因是身體無法完成糖代謝,必須通過藥物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醫生還特別強調了飲食控制對於治療的重要性,讓她暫時戒掉了餅干和蛋糕,每天保證吃黃瓜、苦瓜、芹菜、粗糧等高纖維低糖分的食物。Monica很郁悶地感歎:從此要永遠告別心愛的甜品和冰淇淋了,生活還有什麼樂趣?”醫生安慰她說:“其實,得了糖尿病並不意味著一點甜食都不能吃了,而是要控制量的攝入。實際上,如果每天按時服藥,密切觀測血糖指標,並積極調整飲食習慣,糖尿病可以長期得到很好的控制。”

  其實除了公眾熟知的“三多一少”,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糖尿病聯盟針對糖尿病發病症狀日趨各異的現狀,還增加了一些以前很容易被忽視的風險征兆,比如消化道不適、視力下降、皮膚傷口不容易愈合等:

  1排尿次數增加

  2口渴明顯

  3容易饑餓

  4體重下降

  5疲乏

  6注意力下降、興趣索無

  7消化道不適,甚至惡心嘔吐(常被誤認為胃腸型感冒)

  8手指、腳趾對疼痛變得異常敏感、或者麻木

  9視力下降、看東西模糊不清很容易出現感染

  如果出現以上一種或是幾種風險征兆(而且持續不斷),就要警惕是否患上了糖尿病。而出現的風險征兆愈多,患上糖尿病的風險也就愈大。

  中醫發現,長期喜食肥甘味重食物的人最容易患糖尿病。而“肥甘味重”在現代醫學眼中即是“高脂、高熱、高鹽”的三高型飲食特點。太多的糖分在身體內代謝不掉就會被迫流竄到血液中,造成以高血糖為特點的代謝紊亂問題。其實,清淡均衡的飲食才是身體健康所需要的,而現代人平時吃得太過油膩和高熱量。如果不加大運動消耗,長期下來,就容易出現胰島素的不敏感問題,進而出現高血糖症狀。國際糖尿病聯盟糖尿病預防指南最新推薦以下3個飲食控制指標,作為我們每日飲食的數據參照:

  30%每天脂肪類食物的攝入量要小於食物總量的30%;

  10%每天飽和脂肪類食物(比如黃油、炸薯條、動物內髒等)的食入量要小於總食物量的10%;

  1000卡每天每攝入1000卡熱量的食物中要包括15克的纖維類食物(如糙米、大豆、燕麥、茭白、芹菜、苦瓜等)

  3大飲食健康誤區,及時澄清

  誤區A:不吃糖、水果和巧克力就不會得糖尿病

  錯。進食高糖分的食物,的確對預防糖尿病有百害而無一益。可不吃糖,就不得糖尿病了?事情遠沒這麼簡單。這是因為我們每天身體所需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來源於食物,而糖尿病主要表現在機體對糖(也就是碳水化合物)代謝的紊亂。所以對待糖、高糖分的水果(比如荔枝、桂圓)和巧克力,正確的原則是要控制。

  誤區B:想不得糖尿病,就得少吃

  錯。要保持每天工作生活的足夠精力,我們的機體需要足夠的能量來源。正確的態度是根據自身的健康狀況和工作性質,再決定每天應該進食的總熱量,對每種食物都應適量食用。簡單概括起來,“總量控制,結構調整”。具體的飲食控制方案,因人、因時各異。關鍵要爭取不超重、而且血糖血壓血脂在正常范圍內。反之,長期保持饑餓狀態,血糖持續偏低,反而更容易患糖尿病。

  誤區C:粗糧、無糖食品不含糖,可以多吃

  錯。粗糧是比精米面含更多有益健康的膳食纖維,但粗糧也是主要由碳水化合物構成,在進食時總量也要控制。“無糖食品”所說的無糖,也只是指不含葡萄糖,並非完全不含碳水化合物,進食時也要適量。從控制熱量的角度上看,正確的原則是對所有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一視同仁,控制每天的總熱量,膳食品種要爭取多樣化。

  3個建議,讓運動成為習慣

  每天運動30分鐘降低4成患病幾率

  陽光、空氣、運動和水是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對健康基本需求的最好诠釋。適當的運動之所以會減少糖尿病的發生,在於運動能加速對攝入熱量的消耗,這樣可以讓人們吃進去的糖份積極轉化為有力量的肌肉,而不是流失到血液中制造健康問題。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最新的糖尿病預防指南,每天堅持30分鐘的運動就可以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35%~40%。

  1.選擇讓你愉悅的運動。比如你愛的球類,或者跑步、跳舞、步行。最好邀上一兩個好友一起運動,大家相互鼓勵和交流,可以明顯減輕重復運動時的枯燥,增加運動樂趣。

  2.保持固定時間運動。比如早晨或下班後,這樣時間一長,每天的運動時間就會成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3.少量多次,貴在堅持。如果運動對你是一項很大的挑戰,那麼從每天10分鐘做起,循序漸進。或者把每天的運動時間打散,如利用間隙每天運動N個5分鐘。總之,好的運動習慣,和好的飲食習慣一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貴在堅持。

  健康達人,主動管理4項指標

  如果你是健康達人,就該有定時檢測身體指標的好習慣。這些指標不僅包括血糖,還應包括體重指數、血壓、血脂水平等。體重、血壓這些可以在家裡自行監測的指標,至少要每月進行一次。對於血糖、血壓、血脂水平,最好能每年檢查一次。如果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應每半年檢查一次。

  在監測中,要注意是否達標(見下)。如果沒有達標,要及時調整飲食、運動方案,必要時進行藥物治療。

  1.體重指數:小於25體重指數的計算方法是用體重(以公斤為單位)除以身高(以米為單位)的平方。

  2.血壓:收縮壓(也就是常說的“高壓“)在130毫米汞柱以下;舒張壓(也就是常說的“低壓“)在85毫米汞柱以下

  3.血糖:空腹血糖水平在100~110毫克每分升以下

  4.血脂:血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要大於40毫克每分升(男性);大於50毫克每分升(女性)

  Tips:

  糖尿病並非單一的疾病,實際上,當一個人身體出現肥胖、血液變得粘稠(高血壓高血脂問題出現)時,高血糖的出現只是遲早的問題。有些人的高血糖問題甚至出現在高血脂、高血壓之前。所以,這些指標的出現都是相輔相成的。它們任何一個指標的異常實際上都是在向我們敲響警鐘,督促我們盡快做積極的改變和正確的治療。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