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知識 >> 糖尿病檢查 >> 健康大魔頭 糖尿病“心病”

健康大魔頭 糖尿病“心病”


  家住南京的章女士今年40歲,平時性格內向,自從6年前發現患有糖尿病後,情緒日漸低落,經常感到絕望,不堅持規范治療,導致“胃輕癱”等神經並發症過早出現,頻繁感到惡心、胃部不適、厭食,終日愁眉苦臉,悲觀厭世。家人並未因此多加留心,認為身體不好引起心情不好很正常,直到患者前不久試圖服用過量安眠藥自殺,家人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章女士後被診斷為“糖尿病合並抑郁”,經過抗抑郁治療和心理疏導,情緒好轉,睡眠改善,對治療也有了信心,家人還欣喜地發現,患者心情好了以後,“胃輕癱”的症狀也明顯減輕了,血糖控制逐漸恢復到理想水平。

  在江蘇省人民醫院日前舉辦的糖尿病心理治療講座上,該臨床心理科賀丹軍主任介紹了多個親身診治過的糖尿病引發“心病”的病例,提醒廣大“糖友”及其家屬正確認識並積極防治由糖尿病導致的心理問題。

  賀丹軍主任介紹,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導致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紊亂,為多病因所致,病因尚未完全闡明。該病是一種心身疾病,多項研究證實心理和社會因素在該病的發生及血糖水平的控制中起重要作用。在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中,最主要的是抑郁和焦慮。江蘇省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一項研究結果顯示,住院糖尿病患者抑郁發病率為22.5%,焦慮發病率為35%,均顯著高於正常人群。

  糖尿病與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的密切關系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糖尿病患者需要承受患終生病、反復血糖檢測、長期胰島素注射、食物限制、嚴重並發症等造成的長期壓力,容易出現負性情緒;二是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可加重糖尿病患者內分泌紊亂、失眠以及不良應對行為,從而加重糖尿病病情;三是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很可能是通過長期影響神經內分泌等途徑引發糖尿病。報道顯示在地震、重大火災後,糖尿病的發生率較災前明顯增加;經歷喪偶、移居等重大生活事件與潛在Ⅱ型糖尿病的發生有相關性。

  賀丹軍主任指出,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終生治療,病人在治療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駕馭“飲食、藥物、運動、監測、教育與心理治療”等防治糖尿病的“五駕馬車”,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除了藥物治療、胰島素治療、胰島移植等生物學治療之外,積極運用行為干預對糖尿病患者開展長期、連續、綜合的治療,教育、鼓勵患者積極參與治療,對治療效果而言極為重要。

  因此,賀丹軍主任特別提醒廣大“糖友”,在日常生活中,不僅要注意控制好血糖及其並發症.還要注意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和心理狀態。要客觀全面地看待糖尿病及其並發症,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認識到只要積極與醫護人員合作,堅持規范合理治療,堅持科學自我管理,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多培養一些興趣愛好,就能較好地控制病情,像正常人一樣有質量地工作、生活。

  臨床心理專家同時也提醒廣大“糖友”家屬,更多地關心、理解、支持和幫助患有糖尿病的家人,一旦發現患者出現明顯的抑郁、焦慮症狀,千萬不要不以為然,應該盡早帶病人到醫院接受對症治療。

  • 16款蔬果 吃吃就降糖
  • 糖尿病人吃水果怎麼選
  • 兩個月控制住糖尿病的秘訣
  • 糖友每天吃多少合適
  • 七招幫你搞定高血糖
  • 餐後血糖 早期診斷黃金標准
  • 糖友的早餐該怎麼吃
  • 吃早餐 可降低患糖尿病風險
  • 糖友要守好秋冬這一關
  • 糖尿病健康知識100問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