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知識 >> 糖尿病症狀 >> 糖尿病的危險致病因素

糖尿病的危險致病因素

  專家小傳

  高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總醫院副院長、睡眠中心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北京市呼吸分會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呼吸醫師協會總干事。

  經濟發展了,生活方式進步了,但人們的健康水平卻沒有跟上“前進的腳步”,糖尿病、高血壓等一些富貴病反而讓人們的生活質量下降了。其中,糖尿病及其並發症的危害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糖尿病的諸多誘因中,睡眠呼吸障礙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到來之際,本報采訪了相關專家,為您介紹睡眠與糖尿病之間的種種關系。

  打鼾:糖尿病的危險致病因素

  打鼾俗稱打呼噜,常常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OSAS),後者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已成為危及生命的隱形殺手。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主要特征是,人在睡眠中反復出現由於上呼吸道阻塞,而導致的呼吸停頓現象,會引起睡眠質量下降和間斷低氧,進而損害多種器官。

  越來越多的研究和臨床實踐表明,睡眠呼吸暫停與2型糖尿病之間的關系密切,來自國際糖尿病聯盟的報告數據顯示:睡眠呼吸障礙患者得糖尿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5倍以上,有58%的睡眠呼吸障礙患者患有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大於40%,而糖尿病患者中,有23%以上的人同時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而且,睡眠呼吸暫停程度越嚴重,患糖尿病的幾率越大。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總醫院副院長、呼吸內科主任醫師高和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打鼾之所以成為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可能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第一,睡覺時出現呼吸暫停,讓人感到喘不上氣,容易被“憋醒”,結果導致整晚一直處於入睡和“憋醒”的交替過程中,有時多達數百次,這時人體的交感神經也跟著興奮起來,血糖就會隨之升高,長期如此,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或使原有的糖尿病惡化;第二,人體的代謝過程必須有氧氣參加,而人體本身氧的儲備很少,必須不斷從空氣中獲取。頻繁的睡眠呼吸暫停,導致呼吸氣體交換不足,就會出現間歇性低氧血症,低氧可降低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使血糖升高;第三,引起人體內分泌調節紊亂、全身炎症反應和脂肪代謝失常,導致胰島素分泌異常和肥胖,誘發糖尿病;第四,長期睡眠時間不足和睡眠質量下降,也會干擾胰島素的分泌和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使血糖升高。

糖尿病的危險致病因素

  “打鼾”必須早治療

  正是因為打鼾與糖尿病之間的“親密關系”,近日,國際糖尿病聯盟以及我國的相關機構發出的專家共識就指出,經常打鼾的人一定要做常規的糖尿病篩查。但生活中,很多人對此缺乏重視,從而引發了糖尿病或使病情加重。因此,打鼾必須早發現、早治療。

  如果你是一個睡覺打鼾的人,首先要做的是,去正規醫院檢查你的呼吸系統是否正常。排除了結構原因導致的睡眠呼吸暫停後,接下來就要接受一次睡眠監測,通過目前監測睡眠情況的“金標准”——多導睡眠圖,來了解你在睡眠中有多少次呼吸暫停,每次暫停多長時間,睡眠時的心率變化等指標,為進一步的治療提供依據。目前,國際上認同的診斷標准是:每晚7小時睡眠中,超過10秒的呼吸暫停現象反復出現30次以上,或平均每小時超過10秒呼吸暫停與低通氣次數之和超過5次。

  針對睡眠呼吸暫停,主要通過外科手術和氣道正壓通氣的方法來治療。手術主要針對結構性的問題,比如舌體肥大、咽部狹窄等,80%的兒童患者需要手術治療。目前,用於成人的主要治療方法是無創氣道正壓呼吸機通氣。在國內外臨床上,用呼吸機治療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已有近20年的歷史,特別是對於中、重度的患者效果相當不錯,其作用機制是呼吸機通過鼻罩輸送一定的持續氣流,在上氣道產生正壓,保持上呼吸道在睡眠中處於持續開放狀態,這時人就不會打呼噜,也不會出現呼吸暫停和缺氧。

  高和提醒說,使用呼吸機,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先設定好壓力,以免出現因為壓力不足或太大導致身體出現不適。另外,帶上呼吸機後,特別是開始的一個月,要跟醫生多溝通,隨時解決使用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預防從健康習慣開始

  打鼾的人要想預防糖尿病,也要改變生活習慣。首先要減肥,打鼾有70%—80%的原因是肥胖,而肥胖又是患糖尿病的誘因;多運動,尤其是晚餐後最好運動半小時,以散步為宜;飲食要清淡,多吃魚、蝦、蟹等優質蛋白,盡量少吃高糖、高油的食物;戒煙限酒,吸煙者氣道黏膜易痙攣,也容易打呼噜;不要太勞累,疲勞感減輕可以增加體力,改善糖代謝。

  如果睡覺打鼾、白天嗜睡,應先排除疾病因素,再加上腰圍比較粗(男性大於90厘米,女性大於80厘米),就需進行胰島素抵抗的評估,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更要注意。

熱門圖文
專家教開車族預防糖尿病發生的妙招

“有車族易高發糖尿病”,聽起來讓有車族心裡直打鼓,難道車還買錯了?

糖尿病眼病的症狀都知道什麼

現在患上糖尿病眼病的人也變多了,所以患者要特別注意症狀給患者帶來的傷害,症狀會給患者帶來極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