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知識 >> 糖尿病症狀 >> 煩人的耳鳴 拉響糖尿病人的健康警報

煩人的耳鳴 拉響糖尿病人的健康警報

  由於嚴重的耳鳴會影響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和睡眠,還會惡化人際關系。據調查,許多中老年人脾氣變得暴躁、孤僻或怪異,就是因為耳鳴和聽力下降所致。此外,耳鳴可“報告”高血壓、糖尿病等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為耳聾的先兆,所以出現耳鳴應盡早找正規醫院專科醫生就診檢查。

  耳鳴,是指在無任何外界相應聲源或電刺激時耳內或頭部產生異常聲響的感覺,即患者自覺耳內或顱內有蟬鳴聲、嗡嗡聲、嘶嘶聲等。耳鳴症狀較常見,全人群中有耳鳴體驗者占60%至70%,60歲以上者耳鳴發病率高達30%。但近年來,耳鳴發病正向年輕化趨勢發展,中青年人尤其白領人群耳鳴的發生率明顯增加,到醫院就診的耳鳴患者中年輕人見多。

  耳鳴者警惕患糖尿病

  【病例】68歲的張大爺半年前感到自己聽力逐漸變差。20多天前,耳鳴症狀越來越重,不僅白天熱鬧時聽不清旁人說話,入夜後周圍一片安靜耳內卻嗡嗡作響,吵得他無法入睡。近日被耳鳴折磨得疲憊不堪的他到醫院耳鼻喉科就診,醫生為其進行聽力檢查後發現他高頻聽力下降,詢問病史後得知他患糖尿病十多年,但平時並不怎麼控制飲食,用藥也不規律,血糖一直控制不佳,告訴他這是糖尿病引起的耳鳴,再不規范治療還可能失聰。

  【提醒】中老年人耳鳴可能是糖尿病及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的信號,要引起足夠重視。其中,據統計由糖尿病引起的耳鳴占耳鳴患者的三成左右,以中老年人居多,常表現為高音調、雙側性,且常合並耳聾、眩暈等症狀。這是因為糖尿病人極易並發血管病變,引起微循環障礙,導致內耳耳蝸支配血管壁增厚,造成血管腔狹窄或閉塞使血流減少,從而產生耳鳴、耳塞等不適症狀。此外,由於高血壓和動脈硬化可影響內耳的血液供給,使聽神經功能發生蛻變,所以高血壓病也可導致耳鳴甚至耳聾。

  【對策】當發現聽力變差,出現耳鳴狀況,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檢查。若確診耳鳴為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等全身性疾病或臨床綜合征所致,需進行改善血液循環、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等綜合治療,越早診治療效越佳。

 

  少年常戴耳機震出“耳背”

  【病例】19歲的小誠去年考上大學後父親獎勵他一個MP3,他對此愛不釋手,終日除了吃飯、睡覺幾乎都在戴著耳機聽音樂尤其重金屬搖滾樂,有時連上課時也忍不住把耳機的兩根線分別藏到兩個衣袖裡偷偷地聽。前不久放寒假時,他感覺兩耳邊不停地嗡嗡響,有時還會感覺頭暈目眩,夜裡嗡嗡聲更突出,吵得他睡眠質量極差。小誠父母也覺得兒子變得不愛搭理人,經常大聲喊他卻聽不見。

煩人的耳鳴 拉響糖尿病人的健康警報

  【提醒】用耳機聽音樂時,耳朵處於封閉狀態,所以聲波尤能引起鼓膜的大幅度、頻繁震動。小誠的耳鳴和頭暈目眩是由於鼓膜和內耳過度勞累,人體平衡感遭到破壞。另外,長時間接觸搖滾等高分貝聲音,會使人對高音的反應能力下降,造成聽力損傷。噪聲能引發的感覺神經聽力損傷發生在內耳,當高能量聲波振蕩耳蝸內的液體時,會過度刺激並引起耳蝸毛細胞凋亡。當負責接聽某一頻段聲音的毛細胞受損後,該頻段聲音就聽不見了。

  【對策】要有健康的耳朵保護意識,盡量避免大音量、長時間戴著耳機聽音樂,連續收聽時間不宜超過一小時,最好中途休息片刻再聽。少聽對聽覺刺激大的音樂,減少在聲音嘈雜的娛樂場所內的停留時間。睡覺時不要聽音樂,以免受睡覺姿勢影響通過枕頭對耳塞施壓,從而對耳膜造成物理損害,而且聽著音樂睡覺,耳朵處於休眠狀態,損害更加明顯,可造成神經性耳聾。常做耳保健操,如:輕拉耳垂,兩手分別自上而下按摩兩側耳輪,每天3次,每次做15分鐘左右;用手指或雙手掌按壓耳屏,一按一放,每天3次,每次按15至30次,增加鼓膜有效活動度。

  壓力大脾氣差誘發耳鳴

  【病例】29歲的婷婷是保險公司職員,每月月底月初都要做報表,很疲勞時耳朵便會嗡嗡作響,不過不久症狀可自行消失,她也就沒放在心上。前段時間公司進入忙季,她開始連續加班。上周末,她又加班到深夜,因喝了咖啡提神,回到家後久久無法入睡,輾轉到了天亮。起床後她忽然感到耳朵裡出現如蟬鳴般的持續耳鳴聲,到醫院檢查後醫生診斷她為突發性高調耳鳴。

  【提醒】工作壓力過大、睡眠少、應酬多、精神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也會影響聽力、誘發耳鳴。有生氣、憂郁、悲傷尤其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以及因疲勞、飲酒、失眠、妊娠和環境氣壓溫度改變等導致的情緒不穩定的人群中,耳鳴症狀常十分嚴重。同時,持續的耳鳴又會加重這些負面或不穩定情緒,形成惡性循環。

  【對策】改善工作和生活習慣是緩解耳鳴的重要手段。如勞逸結合:生活有規律,注意調整工作節奏,避免過度勞累,特別是工作壓力大的人更要學會適當自我放松。保證睡眠:盡量別熬夜,每天睡覺前可用熱水泡腳,以舒緩情緒、促進睡眠。失眠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鎮靜安神藥。調節情緒:保持心情舒暢和穩定,遇事要懂得控制情緒,不要暴怒狂喜。有焦慮和抑郁症狀者應在醫生指導下規范治療。

熱門圖文
糖友出現便秘別輕視

正常的排便有賴於腸道功能和神經傳導功能,然而,對於老年糖尿病患者,這兩個問題都是導致便秘的

肥胖成糖尿病“最危險信號”

近年來,糖尿病患病率增速很快,並呈現年輕化趨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導致的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