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使用胰島素,對人體沒有任何害處,也不存在成瘾問題
生活實例
張媽媽患糖尿病8年,每天按時服用降糖藥,血糖控制得還不錯。可是近一年來,張媽媽發現降糖藥的療效越來越差,3種藥聯用,血糖依然控制不好。醫生建議張媽媽用胰島素,但她有顧慮:打針太麻煩,弄不好還會發生低血糖……
林伯伯患糖尿病10年,由於血糖控制得不好,醫生建議他改用胰島素。林伯伯一口回絕:胰島素一旦用上,就再也撤不下來了,我還是多吃點口服藥吧!
醫生的話:正確使用胰島素對人體無害
在西方發達國家,接近1/3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島素治療。而在中國,由於人們對胰島素的認識不足,這一比例只有10%~20%。嫌打針麻煩、害怕發生低血糖、怕用了胰島素以後會上瘾,是眾多糖尿病患者抗拒使用胰島素的主要原因。實際上,胰島素是人體分泌的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激素,只要正確使用,對人體沒有任何害處,也不存在成瘾問題。當口服降糖藥物療效不佳時,糖尿病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盡早聯用或換用胰島素治療,以促使血糖盡快達標。
從確診為糖尿病的第一天起,“血糖高不高”便成了糖尿病患者的一樁心事。隨著科普宣傳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糖尿病患者開始認識到,血糖高並不可怕,許多患者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可怕的是長期高血糖會在悄無聲息中對人體各個器官造成損害,引發各種急性和慢性並發症,如酮症酸中毒、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卒中(中風)、腎功能損害、失明以及周圍神經病變等。
目前,糖尿病的治療方案包括五大部分:健康教育、飲食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治療和糖尿病監測。糖化血紅蛋白是反映近2~3個月內血糖控制好壞的最可靠指標。研究發現,糖化血紅蛋白每降低1%,微血管病變發生率下降37%,大血管並發症及其相關死亡率下降14%~21%。糖尿病患者應努力將糖化血紅蛋白降至6.5%以下,老年人可略放寬標准(7.O%~7.5%)。
認識基礎胰島素
中國Ⅱ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提出:理想的胰島素治療應接近生理性胰島素分泌的模式,即餐時胰島素+基礎胰島素。理想的基礎胰島素的作用應該能覆蓋24小時,無明顯峰值,避免空腹和餐前低血糖。
目前,基礎胰島素有中效和長效兩種,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選擇。其中,甘精胰島素是真正一天一次有效作用24小時、更接近人類生理的基礎胰島素,具有藥物吸收平穩、無峰值、低血糖發生率低、使用方便(每天只需注射一次)、作用持久(持續作用24小時)等優點。
空腹血糖“不好”基礎胰島素“補缺”
部分糖尿病患者因為基礎胰島素分泌不足,導致肝糖原分解過度而造成空腹高血糖。如果能夠及時補充這一時段的胰島素,即基礎胰島素,就能很好地抑制肝糖原過多分解,降低空腹血糖。同時,由於空腹血糖水平直接影響著餐後乃至全天的血糖水平,故控制空腹血糖對保持全天的血糖穩定,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口服藥“乏力”,基礎胰島素“加油”
對糖尿病病程較長,胰島B細胞功能明顯減退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而言,由於體內胰島素缺乏,常規使用口服降糖藥很難將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這時候,聯用或換用胰島素是最佳選擇。最新的美國糖尿病學會和歐洲糖尿病協會共識指出:在生活方式干預和多種口服降糖藥治療數月後,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應加用基礎胰島素治療。中國Ⅱ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亦指出,基礎胰島素是口服藥物失效時,聯合治療的首選用藥。
低血糖“威脅”.\基礎胰島素“保駕”
對糖尿病患者而言,一次嚴重低血糖的危害比高血糖更可怕。研究表明,年齡越大,低血糖的發生率越高。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既要控制高血糖,更要預防低血糖,尤其是在應用胰島素治療時。目前,臨床常用的胰島素治療方案為每天早晚注射兩次預混胰島素(30%短效胰島素、70%中效胰島素,此方案可基本滿足糖尿病患者一日三餐所需的胰島素量。不過,由於中效胰島素存在吸收峰值(晚餐前注射,半夜達高峰),容易導致夜間低血糖,對老年人非常不利。而基礎胰島素沒有吸收峰值,24小時均衡釋放,極少引發低血糖,比較安全,更適合老年人使用。
新認識:胰島素應早用
過去,Ⅱ型糖尿病的傳統治療模式是“階梯治療”,使用胰島素往往是“萬不得已的選擇”。近年來,國內外醫學專家對Ⅱ型糖尿病的胰島素治療越來越積極。研究顯示,早期應用胰島素不僅可以使血糖盡早達標,減輕高血糖毒性,還能使胰島細胞功能得到保護和修復,有效延緩糖尿病慢性並發症的發生。新近研究還發現:對新診斷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進行2周強化治療後,部分患者可以不用藥物治療,僅通過飲食控制和運動,便可保持一段時間內的血糖穩定。部分使用磺脲類降糖藥物效果減低的患者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胰島素治療以後,胰島B細胞功能有所修復,可以重新服用口服降糖藥而停用胰島素。
體內胰島素的分泌受哪些因素影響
糖尿病患者,由於病毒感染、自身免疫、遺傳基因等各種發病因素,其病理生理主要是由於胰島素活性 |
|
安全注射胰島素的三部曲
胰島素是許多糖尿病病人的“終生伴侶”。怎樣注射胰島素才能取得最佳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