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血糖控制水平的指標有很多,各代表著不同的意義。但在臨床血糖監測中,我感到一個最大的誤區就是僅僅重視空腹血糖的監測。
所謂空腹血糖,是機體在禁食8~10小時後,一般是在早上醒來沒有進行體力活動時測得的血糖值。嚴格來講只有住院患者,在早晨醒後尚未下床活動時,由醫生或護士測定的血糖值才算是真正的空腹血糖;或者在患者家中,按照上述要求,由家人所測定的也可以算作是標准空腹血糖。如果起床後上完廁所,做完晨練,再洗漱完畢,匆匆趕公共汽車或打的去醫院,還有的甚至是自己騎自行車到醫院,然後排隊掛號,在樓梯間爬上爬下,再排隊就診,等醫生看病後開出檢查單,排隊劃價、排隊交費、排隊抽血、測定實施,最後拿到的這個檢測報告中的血糖結果,能算是真實的空腹血糖值嗎?更不用說還有很多其他因素會直接影響該數值的准確性!如頭一天晚餐的進食時間、進食內容,是否飲酒?夜間的睡眠情況,早上的心情、頭一天的藥物服用等等。如果單純依據這一檢測結果來指導糖尿病的用藥,肯定會誤導治療,從而贻誤病情。更不用說單純依靠空腹血糖來診斷糖尿病,對大於60歲的老年人有一半以上都可能會漏診。所以本人一直強調空腹血糖只是一個僅供參考的“泥指標”。
對實施胰島素強化治療的患者至少每一周,在剛開始住院強化治療時至少每隔一天,對其他糖尿病患者至少每一個月,要監測多點血糖譜,有條件的最好做24~72小時的動態血糖監測,獲得每日288個監測點的真正血糖譜。所有患者至少每3個月應該查一下糖化血紅蛋白,看一下這一標志血糖控制是否達標的“金指標”,因為它與近2~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有關。進行其他非胰島素強化治療的患者,還可以每2~3周查一下糖化血清蛋白,這是一個反映近2~3周平均血糖水平的“銀指標”,來指導糖尿病的治療。如果說這兩個反映一段時間血糖情況的監測指標稱為“金指標”、“銀指標”,那麼動態血糖監測加上由此而計算出的“血糖平穩指數”可以稱為“鑽石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