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志》上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在2001~2009年間,美國19歲及以下少年與兒童的1型糖尿病患病率上升了21%,10~19歲少年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上升了30%,證實了有關糖尿病在少年兒童中日益流行的說法。
肥胖兒童是高危人群
據報道,我國兒童、青少年肥胖的檢出率達到18.46%(男)和9.18%(女),大城市的兒童及青少年肥胖檢出率甚至接近或超過發達國家,而這些肥胖兒童則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造成兒童、青少年肥胖的高危因素包括:
1.傳統的飲食陋習:如大吃大喝、重肉輕蔬、逼迫式勸食、獎勵式喂食。
2.西餐的逐步流行:如高熱、高脂快餐、甜點、炸土豆、飲料等。調查顯示,30%的學生喜歡進食快餐食品。這些快餐食品口感好,卻含有過量的糖、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膳食纖維含量極少。
3.家長的營養知識缺乏、給嬰兒過早添加輔食等。
4.兒童戶外活動減少:兒童從小有過重的學業壓力,稍有空余時間則看電腦、電視,所以使得兒童體力活動時間減少,靜坐時間過長。
兒童“三多一少”需注意
兒童糖尿病在臨床上可以分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特殊類型糖尿病(如單基因突變糖尿病)等三種類型,最常見的是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據臨床調查,兒童1型糖尿病多數起病急驟,常有多飲、多食、多尿和明顯消瘦的典型症狀,70%的患兒在發病後一個月內明確診斷。如果家長發現孩子經常乏力、體重無原因下降、多尿、夜尿多、遺尿、飲水增多、吃得多而體重和身高都不增長時就要提高警惕,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兒童更要注意監測血糖。
如果檢查發現孩子患有糖尿病,那麼家長在護理方面要做到以下幾點:
1.學習了解糖尿病知識,包括飲食、運動、自我血糖監測、低血糖的簡單處理等。
2.督促和監管兒童的飲食及運動,建立有規律的健康生活方式。
3.監管兒童正確的治療包括胰島素注射和服藥等,因兒童常存在逃避治療的想法。
4.經常與患兒溝通,包括病情和學習、生活等方面。患兒在身體狀況不佳時,精神上也非常脆弱,所以更需要家長更多地關愛但不是溺愛。兒童糖尿病控制好後可享受正常人的生活,包括結婚、生子、工作。
5.發現兒童出冷汗、面色蒼白、反應遲鈍等要注意是否有低血糖情況,應及時監測血糖或喂糖水;發現兒童呼吸急促、惡心、嘔吐、腹痛、神志改變等要注意有無酮症酸中毒,應及時送醫院就診;兒童外出游玩時要准備一些含糖食品,以便低血糖時應急;准備一張疾病說明卡,以便兒童在戶外發生緊急情況時能得到及時救治。
規范治療要到位
在臨床上,對兒童糖尿病進行治療時要注意:
1.避免症狀性高血糖和低血糖症。
2.盡早對升高的hbalc(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進行干預。
3.預防家長或孩子由於糖尿病產生的心理問題。
4.預防青春期代謝惡化。
5.提供積極的醫療服務和糖尿病管理知識。
6.維持正常的生長與發育。由於兒童飲食和運動的不規律性,加上兒童生長發育的需要,所以更要及時監測血糖,根據患者的飲食運動和生長發育情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對於0~6歲幼兒,建議hba1c控制小於8.5%但大於7.5%,主要考慮這個階段的糖尿病患兒的脆性,易發生低血糖;對於6~12歲學齡期兒童,建議hba1c控制小於8.0%,主要考慮青春期前的糖尿病患兒低血糖風險高;對於13~19歲兒童建議hba1c控制小於7.5%,如果沒有低血糖發生能控制在7.0%以下更好,因這個年齡階段需要考慮發育和精神健康,而且有嚴重低血糖的風險。
最後,從預防角度來講,對於有糖尿病家族史或肥胖的兒童應該培養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有規律的健康飲食,少吃油膩食物和少喝甜飲料,適當運動,課余時間在室外做做操、跑跑步,不要長時間坐在電腦或電視前,家長節假日應多帶兒童去戶外活動,這樣既可以增加活動量,又可以讓兒童精神放松,有利於身心健康。
1型糖尿病的治療方法及目的
眾所周知,糖尿病可以分為多種類型,1型糖尿病是臨床上常見的糖尿病類型之一,也是是一種胰島素 |
|
1型糖尿病的日常護理要注意!
1型糖尿病是由於免疫系統發育不良或免疫應激引發的糖尿病。又名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或青少年糖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