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老長痘或因糖尿病
學者發現,20歲以上青年男性長痤瘡與發生胰島素抵抗之間有一定相關性。

該研究選取了100名20歲以上的青年男性痤瘡患者,另選取了100名同年齡段無痤瘡的男性作為對照。研究者按照痤瘡嚴重程度將患者分為4組,並考察了他們的胰島素抵抗情況。分析結果顯示,痤瘡組的胰島素抵抗發生率為22%,是對照組2倍。研究成果表明,男性青年痤瘡患者極有可能伴有胰島素抵抗,他們在未來患上高胰島素血症或2型糖尿病的風險更高。專家認為,應長期隨訪這類患者,及時發現和糾正其胰島素抵抗並提防出現其他疾病。
“糖二代”目前也呈增多趨勢,據調查,父母是糖尿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機會是普通人的15~20倍。抱團得糖病的現象,遺傳因素固然占據重要位置,但起關鍵作用的還是後天的生活和環境因素。要想打破糖尿病的“家族圈”,父母要言傳身教,幫助子女從飲食、運動、精神等多方面打造一個防糖堡壘。
預防糖尿病需建立“三壁壘”
1、飲食有吃有不吃
首先要家庭飲食健康化,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幫助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食物比例要均衡,吃飯種類多樣化,總熱量不超過身體需要量。多吃富含全谷物、水果、蔬菜、豆類和堅果的飲食;適度飲酒;少吃精制谷物、紅色或加工肉類及含糖飲料。
2、運動防止胖兩代
60%~80%的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都屬於超重與肥胖體型,門診中我們常發現,這些大胖子的孩子很多也是小胖子,一家人的體重都不達標。這些小胖子如果繼續胖下去,即將面臨的就是糖尿病的高危風險。芬蘭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周鍛煉超過4小時,或每天達到35分鐘左右的人,即使體重沒有減輕,患糖尿病的風險也能降低80%。超重的人減重5%後,即使不鍛煉,患糖尿病的幾率也會減少70%。
3、精神樂觀調分泌
神經系統常處於緊張狀態,影響調節血糖的激素分泌,導致糖尿病的患病風險翻倍。緊張的工作、生活會讓人處於應激狀態,出現胰島素抵抗,誘發糖尿病。這個時候,家庭成員間彼此的關愛,父母對子女的理解,都能緩解精神壓力。父母是糖尿病的人,如果忽然食欲大增,多吃、多飲、多尿,體重下降等,需趕緊查查血糖。20歲以後每年定期體檢,關注自己的體重、血壓、血脂、血糖,30歲以後每年篩查1次糖尿病相關指標。讓糖尿病的鏈條及早終結,而不是代代相傳。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