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腎病的發生和發展可分為5期。
Ⅰ期:糖尿病性腎病初期,腎髒體積增大,腎小球濾過率升高,臨床上無異常發現。
Ⅱ期:糖尿病病程超過5年,腎小球基膜開始增厚,毛細血管間的系膜區略見擴充,腎小球濾過率正常,尿白蛋白排出量偶可在應激狀態下暫時增多,血壓正常。
Ⅲ期:早期腎病期,腎小球基膜增厚明顯,球內系膜區擴大,腎小球硬化使毛細血管堵塞,部分腎小球缺血廢用,腎小球濾過率正常或略降低,血壓正常,但運動後可升高。尿白蛋白排出率升高,超過2O微克/分,但尿常規化驗蛋白定性仍為陰性。
Ⅳ期:臨床腎病期,腎小球基膜增厚及系膜區擴大更為廣泛,多數腎小球閉鎖,腎小球濾過串下降。此期臨床上出現典型腎病表現,血壓升高,輕度浮腫,尿白蛋白排出量大於200微克/分,微球蛋白增加,24小時尿蛋白定量大於0.5克,尿常規化驗蛋白定性陽性。
Ⅴ期:尿毒症期,腎小球濾過率自出現尿蛋白開始,約平均每月下降1%,常在6~7年後進入該期。此期因腎小球硬化,絕大多數腎小球閉鎖,伴有腎小動脈玻璃樣變,腎間質纖維化及腎小管萎縮。腎小球濾過串小於正常人的1/10,臨床上出現高血壓、浮腫、血尿素氮及肌酐升高、貧血、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等。因腎小球硬化、閉鎖、尿蛋白減少,又由於腎糖阈升高,雖血糖高,但尿糖可減少,病人最後可死於腎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