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護理 >> 降糖藥物 >> 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的應用

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的應用

  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的應用。

  胰島素的研制及應用

  1921年多倫多大學Banting醫生、Macleod教授等從狗的胰腺中提取了胰島素,開創了糖尿病治療的新紀元,並因此獲得了1923年的諾貝爾獎。但由於動物胰島素易產生免疫反應及胰島素抵抗,人胰島素的生產提上了議事日程。1963年Mirdky等從人的屍體胰腺中提取了胰島素,1974年Sieber等從氨基酸化學合成了胰島素,1979~1981年Goeddel等及Chance等通過DNA生物技術合成了胰島素。

  目前臨床上應用的胰島素類藥物正朝著安全、起效快、使用方便的方向發展。品種已有很多:正規(速效)胰島素、中效胰島素、長效胰島素、預混胰島素(包括諾和靈30R和諾和靈50R),規格、品種齊備。胰島素類似物的研制開發挽救了1型糖尿病病人和有急性並發症病人的生命,使病人壽命得以延長。

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的應用

  口服降糖藥的應用

  口服降糖藥應用於臨床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時間,是目前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樂於接受的治療方式。由於降糖藥物的發現和應用,使糖尿病得到及時控制,延長了患者的壽命,減少了並發症的發生發展。

  磺酰脲藥物是目前國內外廣泛應用的口服降糖藥,從1956年發現甲苯磺丁脲至今已由第一代發展到第二代,第一代氯磺丙脲因易致肝損害和持久的嚴重低血糖,現已棄用,而甲苯磺丁脲仍在用。第二代有格列本脲、格列齊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第二代的降血糖活性較第一代大數十倍至上百倍,口服吸收快,作用強,且引發低血糖、粒細胞減少以及心血管不良反應幾率小。1995年上市的格列美脲相對於其他的第二代藥物優點更為突出,此藥兼有胰島素增敏作用。

  雙胍類口服降血糖藥主要有二甲雙胍、苯乙雙胍。其主要是通過加強胰島素對周圍組織的敏感性,增加外圍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氧化以利於葡萄糖的利用,減少糖原異生,從而減少肝糖輸出,也有一定的減少腸道葡萄糖吸收、促進無氧糖酵解作用。故最適用於胰島素抵抗綜合征和肥胖的糖尿病病人,此類藥物不影響胰島素分泌,且需要胰島素的存在才能發揮作用。乳酸性酸中毒是雙胍類藥物主要的潛在不良反應,苯乙雙胍和丁雙胍就是由於這種嚴重的不良反應而在國外停止應用。

  餐時血糖調節劑可以促進胰島素的生理分泌,對降低餐後血糖有明顯療效,不在體內蓄積,引起的低血糖極少見,與磺酰脲類藥物相比具有更快、更短時的降血糖作用,尤其適用於飲食不規則或漏餐的患者,藥物包括瑞格列奈、納格列奈等。

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的應用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代表藥物有阿卡波糖(拜唐蘋)、米格列醇、伏格列波糖等。阿卡波糖對易發生夜間低血糖患者更為有益。因阿卡波糖不被胃腸道吸收,不會出現全身性不良反應,主要副作用是胃腸道反應。米格列醇對胃腸道的作用類似於阿卡波糖,但吸收更完全。伏格列波糖對腸道的麥芽糖酶、蔗糖酶抑制作用較阿卡波糖強,而對α-澱粉酶對碳水化物的消化抑制作用很小,對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強,口服後胃腸道反應發生率較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適用單純飲食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與磺酰脲類、雙胍類聯合應用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不會引起體重增加和低血糖。1型糖尿病患者在用胰島素治療時加用該類藥物,改善血糖控制,使每天胰島素需要量減少。

  噻唑烷二酮類藥物是近年來新開發的一種很有前途的胰島素增敏劑。由於能改善胰島素抵抗,糾正糖和脂質代謝異常,並能改善高糖毒性,且治療時不會出現低血糖而受人注目。臨床研究顯示噻唑烷二酮類抗糖尿病藥尚有降低尿中白蛋白含量、降壓和降脂作用,且可聯合用藥,有較好的耐受性。此類藥物包括曲格列酮、羅格列酮、吡格列酮、恩格列酮、環格列酮等。曲格列酮由於對肝髒的損害而被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禁用。羅格列酮是作用最強的噻唑烷二酮衍生物,具有高療效、劑量低、毒性低的優點。吡格列酮每天用藥一次,不需與食物同服,有良好的脂溶性,且安全有效。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