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曾龍驿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目前,治療糖尿病的藥品越來越多,種類繁多,令人眼花缭亂。患者常常會咨詢醫生:降糖藥是越貴越好,還是價廉物美為好;是進口藥好,還是國產藥好;是單用西藥,還是中西醫結合……專家表示,各種藥物作用機理不同,不能簡單地說哪一種最好,只能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而言,況且80%以上的患者還需要聯合用藥(兩種以上藥物)。所以在用藥物時,應力求安全、簡單、有效,越是富有人性化的方案,患者的依從性越好。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曾龍驿說,在上世紀80年代,降糖藥只有磺脲類、雙胍類以及動物胰島素,現在單口服藥物就有六大類,而且每五年就會出一種新藥。藥物越多,對醫生和患者的要求就越高,再加上80%以上的糖友需要用到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降糖藥,聯合用藥時就更要考慮藥物的療效及副作用。曾主任認為,在用藥過程中,必須“針對患者個人的情況,選擇最適合的藥物”。
(1)作用機制互補
用降糖藥時,最好能選擇作用機制互補的藥物進行搭配,比如磺脲類+雙胍類,前者是促胰島素分泌,而後者則是促胰島素敏感,這樣其降糖效果顯著。
(2)全面控制血糖
單純的餐後血糖高,用糖苷酶抑制劑最合適;以餐後血糖升高為主,伴有餐前血糖輕度升高,甲基甲胺苯甲酸衍生物為佳。磺脲類促進胰島素分泌,其主要是對付餐後血糖,而雙胍類則作用於肝髒,常常可以控制空腹血糖,這樣,空腹和餐後血糖都能較好地得到控制。
(3)減輕副作用
聯合用藥的時候,特別要注意藥物的副作用。曾龍驿說,比如雙胍類對於合並有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是好藥,但對於有胃腸道疾病的患者就不適合了。對於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肺通氣不良疾病的患者則是禁藥。
(4)副作用不疊加
多數情況下,引起低血糖的可能和降糖效應是相關的,降糖效應越強,引起低血糖的危險也就相應增高,例如磺脲類降血糖的能力較強,如果與胰島素聯用就很有可能出現低血糖。
曾龍驿指出,在臨床上有相當一部分患者的治療方案不合理,有些方案太過於復雜,讓患者的依從性變差。曾主任曾經遇到過一名40多歲的糖尿病患者,做老板應酬多,口服藥三年,其血糖一直控制不好,一看其治療方案簡直“誇張”。在餐前服用促胰島素分泌劑,吃第一口主食的時候服用糖苷酶抑制劑,餐後再服用雙胍類藥物,這樣一餐飯下來就要吃三次藥。由於患者外出吃飯時又不想在客戶朋友面前服藥,所以常常漏服。曾主任為其調整了治療方案,改用長效制劑,晨起和晚上睡覺前各服一次,這樣患者感覺簡單又方便,堅持服藥,血糖很快便降下來了。
專家表示,在治療糖尿病過程中,很多時候是“重技術,輕人文”。雖然制定完美的降糖方案,但忽視了患者個人感受,導致服藥的依從性差。因此,糖尿病的治療到底是“在治病還是在治病人”,這個問題值得臨床醫生深思。
糖友小心腹瀉太多次 藥物治療得留心
糖友當心腹瀉太多次,藥物治療得留心。糖尿病患者很可能出現腹瀉的問題,要了解腹瀉治療的注意事 |
|
口服降糖藥需要把握好時間
很多人也許有吃藥不按時的習慣。該在飯前30分鐘服用的降糖藥,如果一時疏忽大意,早或者晚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