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患者不監測血糖、血脂和血壓,不注意觀察影響自己血糖、尿糖變化的因素,不總結自己的服藥規律,而是人雲亦雲,跟風吃藥。這是我國糖尿病患者較一些發達國家的患者病情嚴重、並發症多的主要原因。
1942年,法國醫生簡伯發現,用磺脲類衍生物治療傷寒時,許多患者發生了低血糖,由此拉開了口服降糖藥研究的序幕。至今,磺脲類和雙胍類降糖藥應用於臨床都超過了半個世紀。此外,人們還發明了α—糖苷酶抑制劑、格列奈類降糖藥和胰島素增敏劑,組成了口服降糖藥的大家族。
在臨床上,很多糖尿病患者雖堅持服用降糖藥,但血糖控制並不理想,原因何在?我們總結了8個常見誤區:
第一,不控制飲食。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其目的是減輕胰島β細胞的負擔,以幫助其恢復功能。不控制飲食而想用多服降糖藥來抵消,好比“鞭打病馬”,是錯誤並且危險的。
第二,根據自覺症狀服藥。血糖非常高,才會出現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減輕等典型糖尿病症狀。不少患者因無明顯不適,隨意調節降糖藥用量,導致血糖控制不力。
第三,不定期復診。有的患者不監測血糖、血脂和血壓,不注意觀察影響自己血糖、尿糖變化的因素,不總結自己的服藥規律,而是人雲亦雲,跟風吃藥。這是我國糖尿病患者較一些發達國家的患者病情嚴重、並發症多的主要原因。
第四,該用胰島素的時候不接受胰島素治療。
第五,對口服降糖藥的特點不了解。如一些磺脲類降糖藥的藥效隨時間延長而逐漸增強,因此不能急於換藥。並且,每種降糖藥都有最大有效劑量。未用到最大有效劑量,不要早下結論。
第六,覺得價格高的藥就是好藥。不存在哪種藥更好的問題,科學的說法是哪一種降糖藥更適合。對甲有效的藥物不一定對乙也有效,甚至可能有害。
第七,一味追求能“去根”的糖尿病特效藥。有的患者甚至在血糖已獲得良好控制的情況下,停止現階段有效治療,而去尋找“靈丹妙藥”。殊不知,包括飲食、運動和藥物的糖尿病綜合療法是人們與糖尿病長期斗爭的智慧結晶,是經過嚴格證明、確實有效的方法。
第八,盲目擔心藥物的副作用。有人認為,服藥時間一長,就會損傷肝腎功能。實際上,降糖藥劑量只要在藥典規定的范圍內,都是安全的。副作用僅見於個別患者,且副作用在停藥後即消失,不會帶來嚴重的影響。其實,高血糖未得到控制與服用藥物可能出現的副作用相比,前者的後果要嚴重得多。
糖尿病患者您對藥物了解幾分?
當我還小的時候,我的哥哥曾經告訴我,月亮不是一個掛在天上不動的圓盤,它其實是一顆&ldqu |
|
使用降糖藥要 握好“時間窗”
治療糖尿病藥物可歸納為以下六大類。 磺脲類促胰島素分泌劑目前常用的有格列苯脲(優降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