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5-6日,“2012北大糖尿病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圍繞“糖尿病轉化醫學”的主題,在5月6日的會上,來自東南大學醫學院的孫子林教授報告了“尿糖還是血糖監測——為什麼自我血糖監測(SMBG)難以成為更好的糖尿病管理工具”。
眾所周知,糖尿病治療的基本是“五駕馬車”(飲食、藥物、監測、運動、教育),孫子林教授認為,監測是五駕馬車中的辨路之馬。糖尿病轉化醫學的最終目標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降低死亡率,而糖尿病監測有助於減少糖尿病患者的危險因素和並發症。
在糖尿病血糖監測中,SMBG是最基本的評價血糖控制水平的手段。SMBG的好處包括,控制血糖達到目標水平、減少糖尿病並發症、減少無症狀性低血糖和高血糖的發生,以及激勵病人調整生活方式和用藥。各指南均強調,SMBG是糖尿病綜合管理和教育的組成部分,建議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進行SMBG。
DCCT研究和Kaiser研究均證實SMBG對1型糖尿病患者有益,SMBG超過4次/天能顯著降低1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水平。然而,SMBG在非胰島素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應用仍存在爭議。
進行SMBG有益處,但測定的頻率有待探討。荟萃分析還顯示,SMBG會造成患者的焦慮及抑郁。SMBG還存在針刺不適、操作不規范、監測頻率不足和價格昂貴等局限性。因而使SMBG難以成為更好的糖尿病管理工具。以其他途徑聯合SMBG來控制血糖及進行SMUG值得考慮如結構式SMBG或SMUG。
結構式SMBG對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益,可改善非胰島素治療的血糖控制,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促進生活方式的改變。
研究表明,SMUG相對於SMBG在血糖控制效果上無明顯區別。應用數字化便攜式尿糖儀進行SMUG,其依從性顯著優於SMBG,且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也未明顯增加低血糖的發生風險。
SMUG的不足在於其受腎糖阈的制約、受合並疾病和藥物的影響,不能區分低血糖、正常血糖或輕度高血糖。其優勢在於方便、無創、價廉,對於經濟不發達、文化水平不高的地區是一種可行的監測方法。
孫子林教授認為,自我血糖檢測的未來應該是SMBG、SMUG、促進行為改變的教育這三者的有效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