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糖控制的漫長道路上,不僅是糖尿病病友,甚至包括一些醫生在內,往往對空腹血糖比較重視,而對餐後高血糖的意義卻知之不多。這導致了在診斷糖尿病時或平時的血糖監測中只抽空腹血化驗,而不注重餐後血糖的檢測。其實,這樣做,既不利於糖尿病的早期診斷,也不能全面反映糖尿病控制的真實情況,是非常片面的。本文通過一位醫生與患者的對話展開一個病例,使醫生和患者進一步認識監測餐後高血糖的重要意義。
患者:兩年前,單位體檢查出我有糖尿病,從那以後我一直堅持用藥,其間多次化驗空腹血糖基本正常,尿糖陰性,自己也沒啥不舒服。不過最近幾個月以來,開始感覺手腳發麻,看東西也模模糊糊的,並且尿裡發現有蛋白,聽周圍的病友講,這些都屬於糖尿病的慢性並發症。王主任,按說我的血糖控制得一直不錯,怎麼還會出現並發症呢?
王主任:你的空腹血糖控制得不錯,但不知餐後血糖控制得怎麼樣?
患者:我平時去醫院通常只查空腹血糖,偶爾查過兩次餐後血糖,好像都挺高的。當時我覺得餐後血糖高與當時的進餐量過多有關,也沒太當回事。
王主任:問題就出在這裡。其實,人在一天當中的大部分時間都處在餐後狀態(指進餐後4~6小時內),餐後血糖對全天的平均血糖影響比空腹血糖更大。對於糖尿病病友的血糖控制來說,餐後血糖可以比空腹血糖要高一些,但不能超出太多。餐後兩小時血糖的正常值應該不超過7.8mmol/L,如果糖尿病病友的餐後兩小時血糖經常超過11.1mmol/L,將會導致許多並發症的發生,如眼底視網膜病變、腎髒病變、心腦血管病變、四肢麻木等。因此,糖尿病病友不僅要使空腹血糖控制滿意,而且要使餐後血糖保持在良好水平,這樣才能減少並發症的發生。
患者:我明白了,並發症的罪魁禍首原來是餐後高血糖,看來,餐後高血糖決不可小視。
王主任:不僅如此,餐後血糖還是早期診斷糖尿病的一個重要指標,這是因為在糖尿病的早期階段,空腹血糖往往不高,而只表現為餐後血糖高,這時如只測空腹血糖,很容易漏診。臨床調查顯示,檢查餐後血糖,可使糖尿病診斷平均提前3~5年。而現在很多糖尿病病友一經診斷糖尿病就已經有了並發症,這與沒查餐後血糖而導致確診時間太晚不無關系。
患者邊聽邊點頭,接著問道:那究竟該怎樣監測血糖才能避免餐後高血糖的發生呢?
王主任:對於糖尿病病友來說,僅監測空腹血糖是遠遠不夠的,還要經常監測餐後血糖,即血糖監測應當全天候。理想的血糖控制水平是:空腹≤6.1rrrnol/L,餐後1小時≤8.3m mol/L,餐後2小時≤7.8mmol/L,餐後3小時≤6.1mmoI/L,全日無低血糖發生。對於老年人,為了減少低血糖的風險,控制目標可以在此基礎上適當放寬。
患者接著又問:萬一出現餐後高血糖,應該怎麼辦呢?
王主任:這要視每個糖尿病病友的具體情況而定。控制餐後高血糖,在飲食上應選擇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粗雜糧、高纖維蔬菜等),少食多餐;藥物可選擇。一糖苷酶抑制劑(如拜唐蘋),這類藥物通過抑制小腸內分解糖類的酶,延緩碳水化合物的降解和吸收,從而降低餐後血糖。另外,快速、短效的促胰島素分泌劑(如諾和龍)對控制餐後高血糖效果也很好;使用胰島素的患者,可選用超短效胰島素類似物(如諾和銳)於三餐前即刻注射。
良好的睡眠有助於糖友血糖平穩
糖尿病患者假如要想將血糖控制得比較平穩,就必須堅持規律的生活,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養成良好 |
|
兒童患者常見症狀有哪些
兒童2型糖尿病的症狀表現,與成人2型糖尿病基本相似,患兒往往存在口渴、多飲、多尿、不明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