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一來臨,上海市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新三年行動計劃新公布的“兒童超重肥胖防治”項目調查數據顯示,近年來,本市小學生群體中,營養過量、超重、肥胖發生率呈持續上升趨勢,目前上海地區學校肥胖和超重學生高達28%。對於這群“小胖墩”,在體重上升的同時,他們患慢性病的風險也在大大增加。34%小胖墩10年後會發生糖尿病。肥胖在給孩子帶來身體上的傷害外,還易使孩子內心產生自卑情緒,出現心理問題。
“小胖墩”究竟是“可愛”還是“可憎”?肥胖對慢性病防治究竟有多大關系?上海市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新三年行動計劃“兒童超重肥胖防治與學校健康促進”項目組負責人,上海市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湯慶娅教授指出,控制肥胖需要從娃娃抓起,只有家長、學校、社會共同來重視,建立持之以恆的長效科學管理,才能改變“小胖墩”發展的趨勢,讓學生健康獲得真正有效的長遠維護。
胖娃娃體內已長“巨型細胞”,易惹上“成人病”
許多家長至今仍以為孩子能吃是好事,只有把孩子喂飽了,他才能健康成長。殊不知,孩子胖點是可愛,但也很可能就此為其一生的健康種下惡果。如今,兒童肥胖也日益成為全球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一大公共衛生問題。
湯慶娅表示,傳統的養育觀認為孩子應該盡可能地攝入營養,胖了也沒關系,長大了自然會瘦下來。但醫學證實,兒童期肥胖如不早期治療,將使胖娃娃體內生長“巨型細胞”,易惹上糖尿病等“成人病”。人體脂肪組織的多少取決於脂肪細胞的平均體積和細胞數量,但兒童期肥胖與成年期肥胖有所不同,兒時肥胖除了是脂肪細胞的體積增大外,還伴有脂肪細胞的數量的不斷增加,並且脂肪細胞的分布也不合理。“國外一些專家研究發現,出生時體重過重或嬰兒期肥胖者,其日後發生肥胖的概率是正常新生兒的3倍。如此一來,不僅增加了控制肥胖的難度,也更易引起一系列的代謝異常,從而導致各種嚴重病症。”
據介紹,美國哈佛大學一項長達50年的生長研究表明,肥胖患兒進入成人期其心血管疾病和腸癌的病死率較正常人組高。瑞典科學家在跟蹤研究500名肥胖兒童的報告中指出,肥胖兒童的平均壽命比總人口短10年之多,病死率比同齡人組高三分之二,死因多是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而在醫院肥胖專科門診中發現,初診患者血壓偏高的發生率為31%,脂肪肝者占了總人數的66.9%。嚴重肥胖還可引起心肺功能不全、骨關節受損和性發育異常等生理機能的損害。
湯慶娅表示,肥胖的孩子還容易產生自卑情緒,出現心理問題。與正常體重的兒童相比,肥胖兒童存在孤獨感和自卑感的比例較大,他們對自己的身材不滿意,常常因肥胖而被同伴取侮辱性的外號。許多肥胖兒童有事都不願與家長、同學交流,而喜歡藏在心裡;在和陌生人交往時往往膽怯、不願在集體活動中表現自己。“總之,肥胖給孩子帶來的不僅是身體上的傷害,還有心理上的傷害。應該引起社會、學校及家長的重視。”
壓力大、睡得少,孩子也會“過勞肥”
湯慶娅指出,和成年人一樣,孩子壓力大、睡得少也容易出現“過勞肥”。“臨床我們也發現有許多患者,每當精神緊張或環境壓力過大時,就會出現食欲旺盛、飲食量增加、頭痛、煩躁等症狀,導致肥胖的發生或加重,壓力解除後肥胖就會減輕。”湯慶娅指出,隨著中小學應試教育的壓力前移,家長望子成龍心切,不想讓自家寶寶輸在起跑線上,不少孩子在1歲就開始認字,3歲開始學外語,此後參加各種培訓。對於他們來說,本該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裡,“玩”竟成了最大的奢侈品。
“課業負擔重、孩子心理壓力大,常常是化壓力為食欲,通過吃零食來緩解情緒,或是靠看電視、玩電腦等娛樂方式來減壓。而學習時間增多又會擠占活動時間,坐得久,動得少,體重上升在所難免。另外,不少家長心疼孩子功課多、壓力大也就格外注重營養補充。在這些因素的疊加作用下,更助長了肥胖發生。”湯慶娅說,這些孩子一旦發胖,往往會因社會習俗和審美觀的影響而擔心穿不上漂亮衣服,另外會由於肥胖影響體育及其它學習成績而對升學憂心忡忡,如此也進一步加重了自身的心理壓力,形成惡性循環。
在中國,兒童睡眠不足也已成為肥胖的高危因素。研究表明,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隨著睡眠時間的減少,兒童肥胖的發病風險會逐漸上升。湯慶娅表示,睡得少的兒童之所以容易變胖,是因為睡眠不足,人體內一種名為“瘦素”的激素會下降,導致肥胖;同時胃泌素會升高,使孩子更愛吃東西,特別是高熱量零食。
減肥並非朝夕之功,管住嘴只是一方面
據介紹,兒童肥胖並非一日造成,而是由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結果,其中不合理的飲食與不良的生活習慣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有些家長和患兒往往想追求快速減肥,認為肥胖僅僅影響美觀,沒有意識到兒童肥胖是一種疾病,重度肥胖者還伴有多種並發症。”湯慶娅表示,如果在短期內嚴格控制飲食的攝入或盲目采用多種減肥藥,將會帶來極為嚴重的不良後果。“兒童和青少年正處在快速生長發育期,若紛紛禁食或限食,特別是蛋白質的攝入減少將會影響兒童和青少年的生長發育,反而給健康帶來更嚴重的損害。”
同時,湯慶娅也指出,在治療兒童肥胖時,通常孩子對減肥沒有太多的動力,毅力和自制力也較差。而孩子和家長長期生活在一起,容易有相同的飲食、嗜好和運動習慣,在減肥方案實施過程中,孩子極易受家庭中根深蒂固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的影響。因此,家長的督促和參與,往往對兒童肥胖治療是否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據了解,以家庭行為治療方法為基礎,加以運動訓練和飲食控制的綜合治療,是目前國內外公認的適合於兒童肥胖治療的有效方法。但湯慶娅也表示,小范圍的短期集中干預對降低肥胖率確實有效,全市學生肥胖發病率上升勢頭要得到實質性緩解,只有設立持之以恆的長效管理機制,才能獲得真正有效的學生健康的長期維護。 今年六一來臨,上海市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新三年行動計劃新公布的“兒童超重肥胖防治”項目調查數據顯示,近年來,本市小學生群體中,營養過量、超重、肥胖發生率呈持續上升趨勢,目前上海地區學校肥胖和超重學生高達28%。對於這群“小胖墩”,在體重上升的同時,他們患慢性病的風險也在大大增加。34%小胖墩10年後會發生糖尿病。肥胖在給孩子帶來身體上的傷害外,還易使孩子內心產生自卑情緒,出現心理問題。
“小胖墩”究竟是“可愛”還是“可憎”?肥胖對慢性病防治究竟有多大關系?上海市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新三年行動計劃“兒童超重肥胖防治與學校健康促進”項目組負責人,上海市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湯慶娅教授指出,控制肥胖需要從娃娃抓起,只有家長、學校、社會共同來重視,建立持之以恆的長效科學管理,才能改變“小胖墩”發展的趨勢,讓學生健康獲得真正有效的長遠維護。
胖娃娃體內已長“巨型細胞”,易惹上“成人病”
許多家長至今仍以為孩子能吃是好事,只有把孩子喂飽了,他才能健康成長。殊不知,孩子胖點是可愛,但也很可能就此為其一生的健康種下惡果。如今,兒童肥胖也日益成為全球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一大公共衛生問題。
湯慶娅表示,傳統的養育觀認為孩子應該盡可能地攝入營養,胖了也沒關系,長大了自然會瘦下來。但醫學證實,兒童期肥胖如不早期治療,將使胖娃娃體內生長“巨型細胞”,易惹上糖尿病等“成人病”。人體脂肪組織的多少取決於脂肪細胞的平均體積和細胞數量,但兒童期肥胖與成年期肥胖有所不同,兒時肥胖除了是脂肪細胞的體積增大外,還伴有脂肪細胞的數量的不斷增加,並且脂肪細胞的分布也不合理。“國外一些專家研究發現,出生時體重過重或嬰兒期肥胖者,其日後發生肥胖的概率是正常新生兒的3倍。如此一來,不僅增加了控制肥胖的難度,也更易引起一系列的代謝異常,從而導致各種嚴重病症。”
據介紹,美國哈佛大學一項長達50年的生長研究表明,肥胖患兒進入成人期其心血管疾病和腸癌的病死率較正常人組高。瑞典科學家在跟蹤研究500名肥胖兒童的報告中指出,肥胖兒童的平均壽命比總人口短10年之多,病死率比同齡人組高三分之二,死因多是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而在醫院肥胖專科門診中發現,初診患者血壓偏高的發生率為31%,脂肪肝者占了總人數的66.9%。嚴重肥胖還可引起心肺功能不全、骨關節受損和性發育異常等生理機能的損害。
湯慶娅表示,肥胖的孩子還容易產生自卑情緒,出現心理問題。與正常體重的兒童相比,肥胖兒童存在孤獨感和自卑感的比例較大,他們對自己的身材不滿意,常常因肥胖而被同伴取侮辱性的外號。許多肥胖兒童有事都不願與家長、同學交流,而喜歡藏在心裡;在和陌生人交往時往往膽怯、不願在集體活動中表現自己。“總之,肥胖給孩子帶來的不僅是身體上的傷害,還有心理上的傷害。應該引起社會、學校及家長的重視。”
壓力大、睡得少,孩子也會“過勞肥”
湯慶娅指出,和成年人一樣,孩子壓力大、睡得少也容易出現“過勞肥”。“臨床我們也發現有許多患者,每當精神緊張或環境壓力過大時,就會出現食欲旺盛、飲食量增加、頭痛、煩躁等症狀,導致肥胖的發生或加重,壓力解除後肥胖就會減輕。”湯慶娅指出,隨著中小學應試教育的壓力前移,家長望子成龍心切,不想讓自家寶寶輸在起跑線上,不少孩子在1歲就開始認字,3歲開始學外語,此後參加各種培訓。對於他們來說,本該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裡,“玩”竟成了最大的奢侈品。
“課業負擔重、孩子心理壓力大,常常是化壓力為食欲,通過吃零食來緩解情緒,或是靠看電視、玩電腦等娛樂方式來減壓。而學習時間增多又會擠占活動時間,坐得久,動得少,體重上升在所難免。另外,不少家長心疼孩子功課多、壓力大也就格外注重營養補充。在這些因素的疊加作用下,更助長了肥胖發生。”湯慶娅說,這些孩子一旦發胖,往往會因社會習俗和審美觀的影響而擔心穿不上漂亮衣服,另外會由於肥胖影響體育及其它學習成績而對升學憂心忡忡,如此也進一步加重了自身的心理壓力,形成惡性循環。
在中國,兒童睡眠不足也已成為肥胖的高危因素。研究表明,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隨著睡眠時間的減少,兒童肥胖的發病風險會逐漸上升。湯慶娅表示,睡得少的兒童之所以容易變胖,是因為睡眠不足,人體內一種名為“瘦素”的激素會下降,導致肥胖;同時胃泌素會升高,使孩子更愛吃東西,特別是高熱量零食。
減肥並非朝夕之功,管住嘴只是一方面
據介紹,兒童肥胖並非一日造成,而是由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結果,其中不合理的飲食與不良的生活習慣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有些家長和患兒往往想追求快速減肥,認為肥胖僅僅影響美觀,沒有意識到兒童肥胖是一種疾病,重度肥胖者還伴有多種並發症。”湯慶娅表示,如果在短期內嚴格控制飲食的攝入或盲目采用多種減肥藥,將會帶來極為嚴重的不良後果。“兒童和青少年正處在快速生長發育期,若紛紛禁食或限食,特別是蛋白質的攝入減少將會影響兒童和青少年的生長發育,反而給健康帶來更嚴重的損害。”
同時,湯慶娅也指出,在治療兒童肥胖時,通常孩子對減肥沒有太多的動力,毅力和自制力也較差。而孩子和家長長期生活在一起,容易有相同的飲食、嗜好和運動習慣,在減肥方案實施過程中,孩子極易受家庭中根深蒂固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的影響。因此,家長的督促和參與,往往對兒童肥胖治療是否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據了解,以家庭行為治療方法為基礎,加以運動訓練和飲食控制的綜合治療,是目前國內外公認的適合於兒童肥胖治療的有效方法。但湯慶娅也表示,小范圍的短期集中干預對降低肥胖率確實有效,全市學生肥胖發病率上升勢頭要得到實質性緩解,只有設立持之以恆的長效管理機制,才能獲得真正有效的學生健康的長期維護。
糖尿病和腸胃的關系
因為糖尿病患者飲食的特殊性,所以很多糖尿病患者的腸胃和便秘情況很嚴重,現在我就這個問題和大 |
|
糖尿病人冬季健身,切記四大注意事項
運動療法是糖尿病治療的“五架馬車”之一,但糖尿病人在參加運動時一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