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隨訪發現,與常規治療相比,Ⅰ型糖尿病強化療法使腎小球濾過率功能受損風險降低了一半。早期強化治療對腎髒具有保護性“記憶效應”。
這項研究包括干預試驗、糖尿病控制與並發症試驗(DCCT)、隨訪觀察性試驗以及糖尿病干預和並發症流行病學(EDIC)研究。DCCT試驗隨機安排1441例Ⅰ型糖尿病患者接受糖尿病強化治療(711例)或糖尿病常規治療(730例),前者每天注射至少3次胰島素,旨在將血糖濃度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而後者每天注射1或2次胰島素,旨在預防高血糖症狀,為期6.5年。接下來,在EDIC研究中對1375名受試者進行密切關注。兩組試驗患者人數基本相同。 deBoer博士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在整個DCCT/EDIC研究過程中,受試者保持率良好,其中85%的完成了EDIC16年隨訪,基線後平均隨訪22年”。 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強化治療和常規治療組在人口統計學方面匹配較好。在DCCT開始時,兩組人群平均年齡均為27歲(范圍,13-39歲),糖尿病病程為6年。試驗啟動時,沒有受試者服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但在16年的EDIC研究前,2組中53%-57%的患者服用上述藥物。兩項研究整個過程中各組患者血壓保持在正常范圍內。 該研究對血清肌酐水平每年進行了測量。在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確定了強化治療對腎小球濾過率受損風險的長期影響,其定義是2次連續研究隨訪時評估的腎小球濾過率為每1.73m2小於60mL/分鐘。 在DCCT研究中,一級預防隊列(711例)糖尿病病史為1-5年,(尿)白蛋白排洩率低於40mg/天且無視網膜病變;二級預防隊列(730例)糖尿病病史為1-15年,白蛋白排洩率低於200mg/天,且至少有1處視網膜微動脈瘤。 deBoer博士報告稱,DCCT期間,強化治療組和常規治療組的平均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紅蛋白)分別為7.3%和9.1%。“在1至16年的EDIC研究期間,每個治療組的平均糖化血紅蛋白近8%,二者的差異無臨床或統計學意義。” 在2項22年以上的研究中,強化治療組中24名個體出現腎小球濾過率功能受損,而常規組為46名,因此,強化治療將風險降低了50%(95%可信區間,18-69,P=0.006)。 “要注意到這些事件的發生時間很重要。70名個體中只有4名發生在DCCT研究期間,66名發生在EDIC研究的隨訪期間。由此可知,幾乎所有的事件均發生在隨機分組10年後。”deBoer博士說。 此外,常規治療組中腎小球濾過率功能受損的累積發生率為5.5%,強化治療組中為2.0%,絕對風險降低3.3%,29人需要治療。8名強化治療組受試者和16名常規組受試者出現終末期腎髒疾病。![]() |
1型糖尿病皮膚病變有什麼症狀呢
糖尿病是醫學臨床上十分常見的一種疾病,患發糖尿病對患者們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危害,而且糖尿病 |
![]() |
什麼樣的糖尿病需要終身需要使用胰島素呢?
“糖尿病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一型糖尿病,另一種是二型糖尿病,其中一型糖尿病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