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知識 >> 糖尿病症狀 >> 糖尿病有哪些本質特征呢?

糖尿病有哪些本質特征呢?

  每個人只有更好的了解了糖尿病的病症這樣才能更好的提早防范,讓自己早發現早治療,詳情請看下文詳細解說

  糖尿病的症狀可分為兩大類:一大類是與代謝紊亂有關的表現,尤其是與高血糖有關的“三多一少”,多見於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常不十分明顯或僅有部分表現;另一大類是各種急性、慢性並發症的表現。

  1.多尿是由於血糖過高,超過腎糖阈(8.89~10.0mmol/L),經腎小球濾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腎小管重吸收,形成滲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洩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達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腎髒疾病者,腎糖阈增高,尿糖排洩障礙,在血糖輕中度增高時,多尿可不明顯。

糖尿病有哪些本質特征呢?

  2.多飲主要由於高血糖使血漿滲透壓明顯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丟失過多,發生細胞內脫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漿滲透壓進一步明顯升高,刺激口渴中樞,導致口渴而多飲。多飲進一步加重多尿。

  3.多食多食的機制不十分清楚。多數學者傾向是葡萄糖利用率(進出組織細胞前後動靜脈血中葡萄糖濃度差)降低所致。正常人空腹時動靜脈血中葡萄糖濃度差縮小,刺激攝食中樞,產生饑餓感;攝食後血糖升高,動靜脈血中濃度差加大(大於0.829mmoL/L),攝食中樞受抑制,飽腹中樞興奮,攝食要求消失。然而糖尿病人由於胰島素的絕對或相對缺乏或組織對胰島素不敏感,組織攝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雖然血糖處於高水平,但動靜脈血中葡萄糖的濃度差很小,組織細胞實際上處於“饑餓狀態”,從而刺激攝食中樞,引起饑餓、多食;另外,機體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從尿中排洩,因此機體實際上處於半饑餓狀態,能量缺乏亦引起食欲亢進。

  4.體重下降糖尿病患者盡管食欲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體重下降,主要是由於胰島素絕對或相對缺乏或胰島素抵抗,機體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產生能量,致脂肪和蛋白質分解加強,消耗過多,呈負氮平衡,體重逐漸下降,乃至出現消瘦。一旦糖尿病經合理的治療,獲得良好控制後,體重下降可控制,甚至有所回升。如糖尿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體重持續下降或明顯消瘦,提示可能代謝控制不佳或合並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5.乏力在糖尿病患者中亦是常見的,由於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即人體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和有效地釋放出能量,同時組織失水,電解質失衡及負氮平衡等,因而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

  6.視力下降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診時,主訴視力下降或模糊,這主要可能與高血糖導致晶體滲透壓改變,引起晶體屈光度變化所致。早期一般多屬功能性改變,一旦血糖獲得良好控制,視力可較快恢復正常。

  7.並發症糖尿病並發症眾多,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滲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皮膚感染、糖尿病足、糖尿病性胃輕癱、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心髒病、糖尿病與高血壓、糖尿病腎病、糖尿病並發泌尿系感染、糖尿病性神經病、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糖尿病所致脊髓病、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糖尿病伴發的葡萄膜炎、糖尿病並結核病等。

  常見的有下面兩種類型:

  I型糖尿病:又名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IDDM)或青少年糖尿病,易出現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又叫青年發病型糖尿病,這是因為它常常在35歲以前發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Ⅰ型糖尿病自身絕對不能產生胰島素,因此需要終身使用外來胰島素治療

  II型糖尿病:也叫成人發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歲之後發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中一部分病人以胰島素抵抗為主,病人多肥胖,因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敏感性下降,血中胰島素增高以補償其胰島素抵抗,但相對病人的高血糖而言,胰島素分泌仍相對不足。此類病人早期症狀不明顯,常在明確診斷之前就可發生大血管和微血管並發症。飲食治療和口服降糖藥多可有效。另一部分病人以胰島素分泌缺陷為主,臨床上需要補充外源性胰島素。

  診斷標准:

  1997年美國糖尿病協會(ADA)提出了新的糖尿病診斷標准,建議將糖尿病FPG≥7.8mmol/L(140mg/dl)的診斷標准降至7.0mmol/L(126mg/dl),繼續保留OGTT或餐後2h血糖(P2hPG)≥11.1mmol/L的診斷標准不變。原因:①流行病學調查分析FPG≥7.0mmol/L時,糖尿病微血管並發症發生的危險性明顯增加;②FPG≥7.8mmol/L與OGTT或P2hPG≥11.1mmol/L兩者在反映糖尿病血糖水平時存在明顯的不一致。流行病學資料分析發現,幾乎所有FPG≥7.8mmol/L的患者其OGTT或P2hPG均≥11.1mmol/L,而約25%OGTT或P2hPG≥11.1mmol/L患者其FPG未達7.8mmol/L,說明FPG≥7.8mmol/L的標准反映高血糖的程度高於P2hPG反映的水平,而修改後的FPG≥7.0mmol/L與P2hPG≥11.1mmol/L,兩者基本一致。將FPG由7.8mmol/L降為7.0mmol/L的診斷已於1999年得到WHO糖尿病專家委員會和亞太地區糖尿病政策組的確認,並建議作為臨床診斷糖尿病的空腹血糖標准。但多數研究認為OGTT2h後血糖≥11.1mmol/L仍是診斷糖尿病的重要指標。

  新的標准強調以FPG診斷糖尿病的重要性,並可應用於糖尿病的普查,但其所獲得的糖尿病患病率偏低。來自美國年齡為40~70歲的人群研究報告,在無糖尿病病史的人群中僅應用FPG作為診斷標准所得的糖尿病患病率低於應用1985年WHO診斷標准(FPGP2hPG)所得的患病率(4.36%∶6.34%);FPG的重復性優於P2hPG,且其簡便易行、經濟並易被病人所接受,同時又避免了1985年WHO標准中空腹血糖高於正常又小於7.8mmol/L的患者被漏診,在臨床實踐中更有利於糖尿病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和防治慢性並發症。值得一提的是僅查FPG不十分適合於糖尿病高危人群(40歲以上、肥胖、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壓和高血脂等人群)的篩查,如僅查FPG可能使相當部分IGT患者漏診,因一些IGT患者FPG可能正常(有研究報告70%~80%的IGT患者FPG可正常),建議采用OGTT。

  目前多數采用1985年WHO提出的暫行標准如下:

  ⑴有糖尿病症狀,任何時候靜脈血漿葡萄糖≥200mg/dl(11.1mmol/L)及空腹靜脈血漿葡萄糖≥140mg/dl(7.8mmol/L)可確診為糖尿病。

  ⑵如結果可疑,應進行OGTT(成人口服葡萄糖75g),兒童每kg體重1.75g,總量不超過75g),2小時血糖≥200mg/dl(11.1mmol/L)可診斷為糖尿病。血糖>140mg/dl~<200mg/dl為糖耐量減退(TGT)。

  ⑶如無糖尿病症狀,除上述兩項診斷標准外,尚須另加一指標以助診斷,即在OGTT曲線上1°或2°血糖≥200mg/dl或另一次空腹血糖≥140mg/dl。

  ⑷妊娠期糖尿病亦可采用此診斷標准。

  診斷糖尿病時尚須除外影響糖耐量的多種因素,包括垂體前葉、腎上腺皮質、甲狀腺機能亢進等內分泌病,肥胖,肝病,多種藥物(如噻嗪類利尿劑、女性避孕藥、糖皮質激素、苯妥英鈉、氯苯甲噻二嗪等),應激狀態(如發熱、感染、急性心肌梗塞、手術治療等),失鉀等。

  總之,糖尿病的診斷可根病史、臨床表現、輔以尿糖、血糖及OGTT而確定。此外,尚須查明有否各種並發症和伴隨症,並估計其病情輕重、類型、發展階段和各主要髒器功能狀態等,對本病的治療和預後非常重要。

  不同人群的糖尿病:

  新生兒糖尿病:醫學上把出生後6個月內發生的糖尿病稱為新生兒糖尿病,但發病率不高。

  小兒糖尿病:多為第一型或需胰島素型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內分泌代謝疾病,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脂肪代謝紊亂為主,引起高血糖及尿糖,小兒易出現酮症酸中毒,後期常有血管病變,眼及腎髒受累。

  青年人中的成年發病型糖尿病:1997年ADA和1999年WHO糖尿病專家報告,將其歸類為特殊型,屬單基因突變的胰島β細胞功能遺傳缺陷所致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間發現或發病的由不同程度糖耐量異常及糖尿病引起的不同程度的高血糖。根據其定義,該類糖尿病包括妊娠前即已存在但妊娠期間才診斷的和隨著妊娠期而發生的。

  老年糖尿病:對於老年糖尿病的年齡概念目前尚不統一,國內多采用1980年聯合國提出的6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稱為老年糖尿病;而有些國家則以65歲為分界線。

  在我們生活中只需要一點點小小的預防就可以很好的預防疾病,希望以上內容對你有所幫助。

 

熱門圖文
血糖標准也有很大爭議

糖尿病前期是介於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間的一種狀態,被認為是糖尿病的必經階段,是糖尿病的預警信

女性糖尿病表現在哪些方面

生活中很多的糖尿病患者沒有進行詳細的檢查,導致了糖尿病病情隱性發展。臨床上有不少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