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十分復雜,至今還未完全闡明。不同類型糖尿病的病因不盡相同,即使是同一類型糖尿病其病因也各異。
目前認為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
1、種族與遺傳因素
在不同國家與民族,2型糖尿病患病率不同,如美國為6~8%,中國為3.21%,而太平洋島國瑙魯和美國土著Pima印地安人分別高達30%和50%。
2、生活方式改變
由於發展中國家(如我國)國民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常有營養過剩,而體力活動則明顯減少,使原有潛在功能低下的胰島B細胞負擔過重,從而誘發糖尿病。
3、肥胖因素
目前認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約有60%~80%成年糖尿病病人在發病前為肥胖者,糖尿病的患病與肥胖的程度和類型有關。中心型(或稱腹型)肥胖尤與糖尿病的發生密切有關。有資料表明,隨著年齡增加,體力活動逐漸減少,人體肌肉與脂肪的比例在改變。自25歲~75歲,肌肉逐漸由占體重的47%減少到36%,而脂肪由20%增至36%,這是老年人特別是肥胖多脂肪的老年人糖尿病明顯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4、精神因素
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和各種應激狀態,會引起升高血糖的激素(如生長激素、去甲腎上腺素、胰升糖素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等)的大量分泌。承受精神應激較多的城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高於農村居民,腦力活動者患病率高於體力活動者。
5、環境因素
⑴、病毒感染
1864年,挪威醫生報道1例在腮腺炎病毒感染後發生糖尿病,提示病毒感染與糖尿病存在某種聯系。
近100多年來,病毒感染後發生1型糖尿病的報道屢見不鮮,相關的病毒有腮腺炎病毒、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柯薩奇B病毒等。
⑵、化學物質攝入
四氧嘧啶、鏈脲佐菌素及滅鼠劑Vacor等對胰島B細胞有毒性作用,被人和動物攝人後,可引起糖耐量減低或糖尿病。
6、自身免疫
1型糖尿病:病人血清中存在胰島細胞抗體(ICA)、胰島素自身抗體(IAA)、谷氨酸脫羧酶抗體(GADA)及其他自身抗體。
1型糖尿病及其親屬常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橋本甲狀腺炎、原發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惡性貧血、重症肌無力、類風濕關節炎等。
在糖尿病胰組織病理切片中可見大量淋巴細胞浸潤胰島,這是1型糖尿病存在細胞免疫的直接證據。
糖尿病診斷新標准
1、有糖尿病症狀,任何時間的血糖≥200mg/dl(11.1mmol/L)。
2、空腹血糖(FBG)≥126mg/dl(7.0mmol/L)。
3、口服糖耐量試驗(OGTT)中2小時血糖≥200mg/dl(11.1mmol/L)。
以上3條均可作為診斷標准,但需復查一次,如結果符合診斷標准,糖尿病診斷即可成立。雖然OGTT和FBG都可作力診斷糖尿病的試驗,但更推薦使用FBG,因其操作簡單、快速、方便,且價格低、重復性好。
OGTT方法:一般在上午7~9時進行,禁食10小時後,試驗前休息半小時,抽空腹血後,將溶於250~350毫升水中的75克葡萄糖液在5分鐘內飲完。然後在30、60、120、180分鐘分別測血糖。
糖尿病的急性並發症的主要臨床表現
糖尿病常見急性並發症有以下四種: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滲性昏迷、乳酸酸中毒和低血糖昏迷。糖尿 |
|
糖尿病造成聽力減退的症狀!
糖尿病患者應該注意很多的問題的,人們也是很痛苦的,不經意間這種疾病就是會復發的,治愈難度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