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聯糖日”的專家咨詢現場,一排排等待咨詢的病友用乞求的目光緊緊盯著專家,瞧著他們的眼神似乎已經抓住了“救命稻草”。看著眼前這一幕,記者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個成語: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授之以漁”與“授之以魚”的區別在於:“授之以漁”是要教會其“捕魚”的技巧,注重的是能力培養;而“授之以魚”則是給其現成的“魚”,目的是救急。可以想象,咨詢的病友中不乏習慣於“吃”現成“魚”的人,而不曾掌握“漁魚”之方法者,焉能抵御糖尿病的侵害?
在記者與病友的交談中,發現有些病友還是很聽話的,習慣於按照醫生的指導用藥。然而,一旦遇到實際問題卻束手無策。事實上,我們從醫生那裡所學到的畢竟有限,靠醫生的“授之以魚”只能緩解一時之急,在短期內倒是頗有“實效”,但從長遠來看,作為一種尚不能治愈的慢性疾病,其個體千差萬別,光靠醫生幾分鐘時間傳授的知識,沒有自我再教育的能力,不掌握基本的疾病管理技能是遠遠不夠的。應該說,我國不乏一流的糖尿病專家,這些專家都很重視在“授之以魚”的基礎之上“授之以漁”,在保證正確診治疾病的前提之下,注重激發病友的主動性,注重培養病友的自身抗病技能。
雖然有些病友“授之以魚”與“授之以漁”能夠做到“雙肩挑”,但是兩者均能做得很好的畢竟是少數,大多數病友還是“魚”與“熊掌”不能兼得。但糖尿病的特點對病友們提出了“高素質”的要求,因此,對於糖尿病的防治來說,“授之以漁”已不是虛無缥缈的口號,而是非常現實而亟待解決的課題。正如著名糖尿病專家北京同仁醫院袁申元教授所言,糖尿病病友一生都要牢記“預防”兩個字,得了糖尿病要預防並發症,得了並發症要預防病情進一步加重,得了一個並發症要預防多個並發症……而預防僅僅靠醫生是很困難的,只有病友們自己掌握了防病抗病的“漁魚”之法,才能真正把握健康,延年益壽。
糖尿病是一個逐漸顯現,亟須應對的公共衛生問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終於可以敞開肚皮吃了,在吃出民族氣質,吃出食文化源遠流長的同時,也吃出了一個讓人觸目驚心的數字:糖尿病患者人數已經達到9240萬!
面對龐大的糖尿病人群,面對我國糖尿病防治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低的現狀,面對糖尿病及其並發症對人們的威脅,我們務必聯合起來,讓知識改變命運,讓教育改變生活。本期專題策劃欄目《遏制糖尿病,我們在行動》一文所講述的,正是社會各界關注糖尿病,為遏制糖尿病獻計獻策的綜合報道。文中特別指出,預防將會給我們帶來極大的成功,它既有經濟上的意義,又有人文上關懷的價值。讓我們共同應對糖尿病流行所帶來的挑戰,通過“授之以漁”的方式使病友掌握必要的防病抗病技能,預防或減少糖尿病並發症的發生,提高病友的生活質量。
睡眠不好要小心糖尿病
當糖友因血糖波動大來就診時,美國得克薩斯州立大學醫學部斯塔克糖尿病中心的萊恩· |
|
患上糖尿病自己不亞於醫生治
“糖友”要掌握住控制總熱量、營養均衡、低鹽、低脂、增加纖維攝入等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