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可謂一生都離不開降糖藥了,但是有多少人知道降糖藥會引起貧血呢?正所謂“是要三分毒”,可是糖尿病人又離不開降糖藥該怎麼辦呢?口服降血糖藥物總體來說引起貧血的發生率不高,但由於糖尿病發病率高,服用降糖藥物的人數眾多,而且多要求終身服藥,因此,糖尿病患者對降血糖藥物的每一種不良反應都不能掉以輕心,即使是少見藥物不良反應也應引起重視。
口服降血糖藥物總體來說引起貧血的發生率不高,但由於糖尿病發病率高,服用降糖藥物的人數眾多,而且多要求終身服藥,因此,糖尿病患者對降血糖藥物的每一種不良反應都不能掉以輕心,即使是少見藥物不良反應也應引起重視。
患者不可能因為降血糖藥物偶能引起貧血而拒絕服用,因此,對這種藥源性貧血患者重在預防。患者在服藥治療的同時,只要經常注意觀察,很容易在貧血的早期察覺。如突然發現皮膚黏膜等處蒼白,特別是指甲、手掌皮膚皺紋處以及口唇黏膜和眼睑等處較為明顯,加之最近有疲倦、乏力、頭暈、耳鳴、記憶力衰退、思想不集中等症狀,就應該想到有早期貧血的可能。因為神經系統及肌肉對早期貧血造成的缺氧最敏感。有些患者稍事活動或情緒激動即有氣急、脈率變快,有些患者還可能出現食欲不振、月經失調、閉經和性欲減退等症狀。早期發現及時就醫,采取應對措施後一般預後良好。
磺脲類藥物:個別患者在服用甲苯磺丁脲(甲糖寧,D860)、氯磺苯脲、格列苯脲(優降糖)時可引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症狀輕重不一,重症患者較易發現;輕症患者網織紅細胞可以正常,不易早期發現。停藥後症狀即可緩解。極個別患者可產生骨髓抑制,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
預防:初次用藥10天後查一次血常規,第一年內每3個月查一次,以後每年檢查一次,以便早期發現。
雙胍類藥物:常用藥物有二甲雙胍和苯乙雙胍。個別患者長期服用這類藥物可影響維生素B12的小腸吸收,形成巨幼細胞性貧血。有人調查600名服藥者,平均服藥時間11.8年,結果9%(54例)出現巨幼細胞性貧血伴維生素B12水平降低。
預防:長期服藥者應定期(如半年)檢查一次血常規,一旦發現巨幼細胞性貧血或血維生素B12水平降低應立即口服或注射補充維生素B12,一般網織紅細胞在10天內即可升高,不必停用雙胍類治療藥物。
a-糖苷酶抑制劑:常用藥物有阿卡波糖(拜糖平)。個別人服用後發生體重下降、缺鐵性貧血。認為這可能與阿卡波糖使鐵在腸道吸收減少,同時病人過分限制飲食、鐵攝入不足及可能伴有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病等慢性腸炎有關。
預防:不可過度節食,平時煮飯注重用鐵鍋,注意原發性腸病的治療,都是有效預防缺鐵性貧血的措施。
噻唑烷二酮類藥物:常用藥物有羅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屬胰島素增效劑(增敏劑)。這類藥物引起的貧血多較輕,現認為多屬藥物引起的體液潴留導致的稀釋性貧血。這種血色素輕度下降的趨勢在連續用藥後10-12周漸趨穩定,很少出現真正的貧血。一般不影響正常治療。
預防:與二甲雙胍合用時貧血發生率高於單用或與磺脲類藥物合用,因此,合並用藥時應注意查血。
不宜口服降糖藥的幾種情況
不宜使用口服降糖藥的情況很多,有些是絕對不能用,有些只是相對不能用,或者說明時要相當小心的 |
|
糖尿病降糖藥副作用如何避免
由於糖尿病人需要終身服藥,很多患者對長期服藥的副作用很擔心。那麼,各種不同類型的糖尿病口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