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糖藥失效的秘密
張大爺今年六十有八,兩年前被查出患有2型糖尿病。老人家生性樂觀,對治療比較配合,從未間斷藥物治療,並堅持飲食控制和體育鍛煉,血糖控制得一直比較滿意。可是,最近一段時間來,不知何故,血糖檢測結果一次比一次高,藥物用到最大治療劑量仍然收效甚微。他一度懷疑是藥品質量出了問題,後來借用病友的"有效藥物"也是如此。張大爺弄不明白了,帶著"一頭霧水",他來到了我這裡。其實,這是一個口服降糖藥失藥的問題。於是,我就詳詳細細地向老人家做了介紹。
什麼是口服降糖藥失效
口服降糖藥失效是治療2型糖尿病過程中經常碰到的問題,主要見於磺脲類藥物(如優降糖、達美康等)。根據藥物失效的早晚,分為原發性失效和繼發性失效。
有的病友被確診為糖尿病後,即使用充分的磺脲類藥物治療,血糖卻始終降不下來,謂之"原發性失效"。這種情況,多見於發現糖尿病時病情已處於晚期,胰島功能嚴重衰竭者。
繼發性失效是指在服藥的頭一個月或更長時間內,血糖可得到滿意控制,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效果越來越差,將藥物加大至最大治療劑量血糖控制得仍不理想(空腹血糖大於10毫摩爾/升)。繼發性失效的發生率每年為5%~15%,應用磺脲類藥物治療5年,將有約30%~40%的病友發生繼發性失效。
假性口服降糖藥失效
還有一種情況稱為"假性口服降糖藥失效"。有些病友之所以服用足量的磺脲類藥物血糖仍控制不好,原因在於飲食控制不嚴、運動過少、腹瀉致使藥物吸收不良、藥物用法不當、存在應激因素(如感染等)或同時應用對胰島素有拮抗作用的藥物(如激素、利尿劑、避孕藥等)等等。此類情況不屬於真正的磺脲類藥物失效。因為在消除這些干擾因素之後,藥效可以重新恢復,故又稱"可逆性失效"。
出現口服降糖藥失效的原因
目前認為,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逐漸惡化和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醫學上稱之為"胰島素抵抗"),是導致磺脲類藥物失效的主要原因。一般說來,2型糖尿病病友在早期階段主要表現為胰島素抵抗,以後隨著病程的延長,胰島分泌功能呈進行性衰退趨勢,因而對磺脲類等促胰島素分泌劑的反應越來越不敏感。
口服降糖藥失效後該怎麼辦
一旦發現磺脲類藥物失效,就應及早加用胰島素聯合治療,這對於迅速控制血糖、減低高血糖的毒性作用、保留殘存的胰島功能很有意義。不僅如此,兩者聯用還可節省外源性胰島素用量,避免高胰島素血症的危害,同時減輕外源性胰島素對自身胰島分泌功能的反饋性抑制。
臨床上有些繼發性失效的病友,配合胰島素治療一段時間後,胰島β細胞功能有可能明顯改善,並恢復對口服降糖藥的敏感性,以至可以重新改用口服降糖藥治療。當然,如果胰島嚴重受損,幾乎無分泌功能,則應完全換用胰島素治療。
也有少數磺脲類藥物繼發性失效的病友聯用雙胍類、胰島素增敏劑、α-糖苷酶抑制劑等藥物後,藥效又重新恢復,這可能與此類藥物可改善胰島素抵抗有關。
假性口服降糖藥失效
還有一種情況稱為"假性口服降糖藥失效"。有些病友之所以服用足量的磺脲類藥物血糖仍控制不好,原因在於飲食控制不嚴、運動過少、腹瀉致使藥物吸收不良、藥物用法不當、存在應激因素(如感染等)或同時應用對胰島素有拮抗作用的藥物(如激素、利尿劑、避孕藥等)等等。此類情況不屬於真正的磺脲類藥物失效。因為在消除這些干擾因素之後,藥效可以重新恢復,故又稱"可逆性失效"。
出現口服降糖藥失效的原因
目前認為,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逐漸惡化和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醫學上稱之為"胰島素抵抗"),是導致磺脲類藥物失效的主要原因。一般說來,2型糖尿病病友在早期階段主要表現為胰島素抵抗,以後隨著病程的延長,胰島分泌功能呈進行性衰退趨勢,因而對磺脲類等促胰島素分泌劑的反應越來越不敏感。
口服降糖藥失效後該怎麼辦
一旦發現磺脲類藥物失效,就應及早加用胰島素聯合治療,這對於迅速控制血糖、減低高血糖的毒性作用、保留殘存的胰島功能很有意義。不僅如此,兩者聯用還可節省外源性胰島素用量,避免高胰島素血症的危害,同時減輕外源性胰島素對自身胰島分泌功能的反饋性抑制。
臨床上有些繼發性失效的病友,配合胰島素治療一段時間後,胰島β細胞功能有可能明顯改善,並恢復對口服降糖藥的敏感性,以至可以重新改用口服降糖藥治療。當然,如果胰島嚴重受損,幾乎無分泌功能,則應完全換用胰島素治療。
也有少數磺脲類藥物繼發性失效的病友聯用雙胍類、胰島素增敏劑、α-糖苷酶抑制劑等藥物後,藥效又重新恢復,這可能與此類藥物可改善胰島素抵抗有關。
糖尿病患者怎樣發現糖尿病足可從三方面入手
檢查:每半年做一次下肢血管B超,專家提醒廣大糖尿病患者,每半年要做一次下肢血管B超。通過檢 |
|
糖尿病前期用藥手冊
廚師薛師傅30歲出頭,身體很胖,3年前體檢時,發現空腹血糖稍高,糖耐量試驗結果是喝糖水後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