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門診,經常碰到一些糖尿病患者,特別是文化程度較低的老年患者,由於血糖控制不理想,就把兩種甚至三種磺酰脲類降糖藥物同時服用,導致劑量過大副作用明顯,不但血糖不降反而導致了肝功能的損害。還有的患者是兩種雙胍類的藥物同時服用,導致劑量過大副作用明顯,如誘發乳酸性酸中毒等。
目前,降糖藥一般是按藥理學教科書中的化學結構來分類,如磺酰脲類、雙胍類、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類、噻唑烷二酮類等,但這種分類法對患者來說難以理解和記憶。如果從患者的角度出發,按藥物的主要功能分類,可以更好地幫助他們合理用藥。市場上可用的降糖藥物,根據其主要功能可簡單分為六大類:
促胰島素分泌劑,包括當前廣泛使用的第二代磺酰脲類,如格列本脲、格列齊特、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等,以及近年來上市的新一代磺酰脲類藥物格列美脲。此外,還有最近幾年新推出的一類苯甲酸衍生物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由於此類藥物的主要功能是刺激胰島B細胞促進胰島素分泌,所以胰島功能嚴重受損的病人不宜使用,否則小劑量無效而大劑量只能加速胰島功能的衰竭。那麼,糖尿病患者怎樣才能知道自己的胰島功能狀況呢?可以通過葡萄糖耐量實驗並同時監測胰島素或C肽的釋放來評定,必要時再加上胰高糖素,這就是所謂的胰島功能檢查。格列美脲除了有刺激胰島素的分泌外,還有胰島素增敏作用。
抗高血糖劑,適用於肥胖患者。該類藥物對正常血糖者沒有明顯作用,目前使用最多的是二甲雙胍。雙胍類可促進患者肌肉脂肪細胞對葡萄糖的利用,同時也具有減少肝糖釋放和阻止腸葡萄糖吸收等作用,為超重或肥胖患者首選。
胰島素增敏劑,適於胰島素抵抗患者。目前臨床上投入使用的主要有羅格列酮和匹格列酮。該類藥的早一代同類產品曲格列酮由於導致少數病例發生肝損害而被撤銷使用。到目前為止,臨床顯示這兩種新一代增敏劑產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有了明顯提高,對改善以患者胰島素抵抗為主要原因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有較好療效。
單糖吸收延緩劑,可明顯降低餐後血糖。目前臨床上用的主要有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此類藥物的作用是在患者腸道內阻礙小分子寡糖分解為單糖,從而延緩攝入主食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可明顯降低餐後血糖的高峰。
胰島素及其類似物制劑。嚴格的說,胰島素不是藥,注射外源性胰島素只是激素補充或替代治療,平衡患者體內所缺少的這種降糖激素。因此使用胰島素不會成瘾,更不可能依賴。至於胰島素類似物,只不過是將人體正常胰島素的分子結構改變一下,使其具有不同的吸收或代謝特性,如速效的門冬或賴脯胰島素餐前即時注射,而長效的甘精胰島素可在體內維持24小時,具有良好的基礎胰島素補充作用。
上述五類降糖藥物可單一使用,也可兩種或三種、四種不同類的藥物聯合用藥,但同一類口服降糖藥物中一般不要聯合使用。任何一種都可與第六類降糖天然藥物合用。在我國,降糖天然藥物主要是指中藥。當用口服降糖藥血糖控制不理想時應改用胰島素強化治療2~3個月,再改用口服藥。
降糖藥吃越多降糖效果越差啊
糖尿病人在發病初期吃降糖藥效果不錯,但發展到後來降糖藥失去作用,吃得越多反而降糖效果越差, |
|
談談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
常見到有些廣告聲稱:“采用純中藥制劑.徹底治愈糖尿病”,這是騙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