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高血糖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會引起很多嚴重的並發症”,這話說得有一定道理。
糖尿病長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導致全身眾多重要器官損毀,心、腦、腎、視網膜等慢性血管並發症對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質量威脅極大,其死亡率位於各種疾病的前列,並給社會、家庭以及患者個人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過去的治療模式,對糖尿病治療必須“達標”的概念強調不足。“達標”的概念在《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版)》得到強化: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在6個月內糖化血紅蛋白(HbA1c,或稱A1C)必須達到<6.5%。這裡既有達標時間,又有達標值要求。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證實,糖尿病治療血糖達標越早得益越多。
大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合並“代謝綜合征”的其他表現,如高血壓、血脂紊亂、肥胖症等。伴隨著血糖、血壓、血脂等水平增高及體重的增加,2型糖尿病發生並發症的風險及其危害亦顯著增加。因而,2型糖尿病的科學、合理治療應該是綜合性的,包括降糖、降壓、調脂、抗凝、減肥和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等措施。降糖治療包括飲食控制、合理運動、血糖監測、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及心理治療和降糖藥物(包括胰島素治療)等綜合措施。
一部分患者治療未能達標不應視為治療失敗,控制指標的任何改善對病人都將有益,將會降低相關危險因素引發的並發症風險。如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的降低與糖尿病患者微血管並發症及神經病變的減少密切相關。
糖化血紅蛋白是血糖控制的主要指標,在不發生低血糖的情況下,應使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盡可能接近正常水平(4%~6%)。血糖控制應根據自我血糖監測的結果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綜合判斷。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不僅可評估2~3個月內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還可用於判斷血糖檢測或患者自我報告血糖檢測結果的准確性,及自我血糖監測的次數是否足夠。在重視血糖控制的同時,亦應該重視對血脂異常、高血壓以及肥胖或超重等的調控,這將有利於減低微血管及心血管並發症發生的風險。
血糖控制目標必須個體化,兒童、老年人以及有嚴重合並症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標宜適當放寬,有嚴重或頻發低血糖史以及預期生存期在5年以內的患者也不宜制定嚴格的控制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