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紊亂是糖尿病患者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如能同時進行降糖和調脂治療,心腦血管事件將降低80%。但是,對於血脂紊亂在糖尿病並發症的發生、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多數糖尿病患者知之甚少。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老年病科胡予副教授指出,血脂紊亂是糖尿病患者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對已有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症,又合並有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症的糖尿病患者,應同時進行降糖和調脂治療。
糖尿病患者除了降糖還要調脂
研究表明,強化血糖控制可以減少微血管並發症,如眼部、腎髒血管病變。但對大血管並發症如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不明顯。要知道,心腦血管並發症是最嚴重的危及糖尿病患者生命的並發症,約有半數的糖尿病患者死於大血管並發症,糖尿病患者除了血糖異常外,常常還伴有其他危險因素,如約有半數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脂紊亂。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紊亂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升高、甘油三酯(TG)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降低。研究證實,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的升高,會啟動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過程,從而促進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甘油三酯水平也已被視為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又一臨床指標。若能維持高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以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發生。
為此,專家建議,對已有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症又合並有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症的糖尿病患者,應同時進行降糖和調脂治療,心腦血管事件將降低80%。
運動、控制飲食加藥物
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亂的治療包括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在非藥物治療中,飲食調整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要逐步減少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增加食物纖維成分,減少總熱量,增加運動,減輕體重,戒煙、戒酒。雖說單純的生活方式改變,可以使小部分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達到正常指標,但大部分患者需同時進行藥物治療。
由於害怕調脂藥物的不良反應,有些糖尿病患者不願意用藥。其實,只要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並定期監測血脂、肝功能、肌酸磷酸肌酶等指標,調脂藥物還是相當安全的。
1.他汀類:他汀類藥物可顯著降低血脂總膽固醇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中度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並具有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血栓等多種作用,有效地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美國糖尿病學會提出:不管糖尿病患者原有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如何,40歲以上的患者均應使用他汀類藥物治療。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他汀類藥物的不良反應主要是肌病(橫紋肌溶解症)、轉氨酶增高,不良反應的發生與劑量相關。
2.貝特類:其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大於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3.煙酸及其衍生物:其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強於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還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4.膽酸螯合劑: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5.膽固醇腸道吸收抑制劑:該類藥是近年來新開發的調脂藥,與他汀類聯合應用,可大大增加調脂能力,而不增加不良反應。
專家建議,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年檢查一次血脂水平。通過調脂治療使血脂達到理想的水平:LDL-C<100毫克/分升(2.6mmol/L),TG150毫克/分升(1.7mmol/L),HDL-C>40毫克/分升(1.15 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