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氣溫下降,"糖友"老吳總覺得雙腿發麻、隱隱作痛,以為是大家常說的"老寒腿",注意保暖就行了,也沒到醫院去診治,後來發現膝關節開始腫起來,行走變得困難,才意識到問題有點嚴重,到醫院一查被診斷為"神經營養性關節病",而且醫生說跟糖尿病有關。
冬季是"老寒腿"容易發病的時期,人們習慣將
反復發作、久治不愈的腿部酸麻疼痛,統稱為"老寒腿"。老寒腿其實並不是一個專業的醫學名詞,臨床常見的骨關節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等出現的下肢酸麻脹痛等不適症狀,因受寒而易發病或症狀加重,因此常被人們形象地稱為"老寒腿"。
而上文提到的老吳的"老寒腿",最終被診斷為"神經營養性關節病",這是臨床比較少見的一種疾病。但是,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陳如桂提醒說,由於近年來糖尿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由糖尿病神經病變引起的神經營養性關節病需引起警惕。
行走不穩,警惕無痛性關節病
神經營養性關節病(或稱夏科氏關節),又有無痛性關節病之稱,臨床表現的最大特點是關節破壞的程度與疼痛不成正比,多發生在50~60歲,病程較長,病人發病後常常因無疼或輕微疼痛而延誤就診時間,造成關節的進一步破壞。後期,由於關節神經營養性差而易造成骨質疏松,負重關節極易出現粉碎性骨折,且痛覺欠敏感。
陳主任介紹說,神經營養性關節病是一種繼發於神經感覺和神經營養障礙的破壞性關節疾病,可發生於外傷性神經損傷、中樞神經系統梅毒、脊髓空洞症、代謝性疾病、骨關節疾病及糖尿病性神經病等。病變好發部位與神經損傷的部位密切相關,可涉及任何關節,依次為膝、肘、脊柱、髋及肩關節最為多見。臨床表現僅是感覺神經障礙,自覺麻木、行動不穩,偶爾出現輕微疼痛。由於中老年人群中關節疼痛的情況較為多見,神經營養性關節病的症狀往往容易被忽視或誤解,尤其是伴有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等疾病時,更易被混淆。
早期改善神經營養障礙
神經營養性關節病在臨床上被形容為骨腫瘤樣疾病,這是因為一旦病變損傷骨關節,就會導致骨質損失,且其破壞不能被逆轉,往往需要手術處理甚至置換人工關節,所以早期的預防就顯得尤為重要。
有骨折、外傷史者,應重視後期恢復過程,尤其是神經有損傷者,更不能忽視神經修復治療,加強預防神經營養性關節病的發生;
糖尿病患者應積極控制血糖,定期體檢,應合理營養,減少脂肪和多余熱量的攝入,適當地吃些豆類、魚類、骨頭湯等高鈣食物和蔬菜水果等,預防糖尿病神經病變;
早期發現骨關節周圍神經營養障礙者,及時進行積極的治療,改善或修復神經,以緩解或阻止病情的進一步發展。
陳主任最後提醒,目前正是冬季關節病好發的時候,四肢關節有麻木或輕微疼痛或行走不穩者應及時就醫,不要人雲亦雲地認為是關節炎或者"老寒腿"之類而忽視、延誤治療。
兒童患者常見症狀有哪些
兒童2型糖尿病的症狀表現,與成人2型糖尿病基本相似,患兒往往存在口渴、多飲、多尿、不明原因 |
|
戒煙不當易誘發糖尿病
世界無煙日過去了,控煙的話題並沒有結束,對於瘾君子來說,戒煙之路是漫長的。可是,您知道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