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胰島素不僅調節血糖的高低,它還是我們體內其他兩大營養物質——脂肪和蛋白質的重要調節因素。所以在糖尿病患者中,當胰島素的生物調節作用發生障礙時,常伴有脂質代謝的紊亂,出現脂質代謝異常,俗稱血脂異常。
糖尿病與血脂的“淵源”
糖尿病是由於機體胰島素絕對缺乏或胰島素作用不足,而引起血糖異常升高的疾病。實際上,胰島素不僅調節血糖的高低,它還是我們體內其他兩大營養物質:脂肪和蛋白質的重要調節因素。所以在糖尿病患者中,當胰島素的生物調節作用發生障礙時,常伴有脂質代謝的紊亂,出現脂質代謝異常,俗稱血脂異常。
血脂是血液中各類脂質的總稱,包括膽固醇、甘油三酯、磷脂等。血脂異常通常是指血漿中膽固醇和(或)甘油三酯等異常增高。增加的這些脂質沉積在血管壁上,形成粥樣硬化斑塊,造成血管管腔狹窄,甚至閉塞,引起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腦梗死等嚴重後果。血液中的這些脂質都是不溶於水的,只有與其它的蛋白質結合成為脂蛋白,才能在血液中運輸,參與體內的代謝。低密度脂蛋白是血漿中攜帶膽固醇的主要顆粒,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血漿中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並且其水平越高,冠心病發病率也隨之增加,所以我們稱低密度脂蛋白為“壞膽固醇”。而高密度脂蛋白在血液中不斷將外周的膽固醇“吸”出來,帶入肝細胞內進行降解,促進外周膽固醇的清除,防止動脈硬化的發生,故被稱為“好膽固醇”。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脂質代謝異常是TG和VLDL升高以及HDL下降,TC輕度升高。
當糖尿病患者體內胰島素水平相對增高(多見於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或注射胰島素超過胰腺正常分泌量,造成外源性高胰島素血症時,血清胰島素水平升高,促進肝髒對甘油三酯的合成,導致內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
因此,糖尿病患者體內胰島素的多與少均會造成血脂的異常。
糖尿病性血脂異常的診斷
如果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100mg/dl),總膽固醇>5.18mmol/L(200mg/dl),高密度脂蛋白<1.04mmol/L(40mg/dl),甘油三酯>1.7mmol/L(150mg/dl),表明有脂代謝障礙了,須采用非藥物治療結合藥物治療進行調脂。
糖尿病性血脂異常有4種類型:
·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增高。
·高膽固醇血症:血清總膽固醇水平增高。
·混合型血脂異常:血清總膽固醇與甘油三酯水平均增高。
·低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減低,常同時存在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血脂讓並發症“雪上加霜”
糖尿病患者每2~3個人就有1個人血脂異常升高。這種情況會使糖尿病患者的並發症提前出現。
動脈硬化——動脈硬化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見並發症之一,但如果能夠早期診斷糖尿病並及時進行治療,把血糖控制好,動脈硬化是可以避免或推遲發生的。如果經常進食高脂飲食,造成血脂異常,動脈硬化將不可避免。
高血壓——高血壓多在動脈硬化的基礎上發生,也是糖尿病的並發症之一。血脂異常常和高血糖“協同作戰”,誘使高血壓提前發生,或使原有的1級高血壓向2、3級發展。
冠心病——冠心病的易患因素有高血壓、血脂異常和動脈硬化等。糖尿病患者如果不控制血脂、血壓,很容易患上冠心病,而心腦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可見,一旦患上糖尿病,如果再出現血脂異常,無異於“雪上加霜”。故糖尿病患者在注意控制血糖的同時,一定要注意控制血脂,應每個季度查一次血脂水平,發現增高,馬上調整飲食或服藥使血脂調至正常水平。美國學者指出,把由攝取脂肪提供的熱量從40%減少到10%,會使糖尿病好轉。由於人體血糖濃度受胰島素的影響巨大,因此,醫生和患者都一致認為糖是導致糖尿病的原因,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使血糖升高真正的元凶是脂肪(此觀點尚有爭議)。因為脂肪可以轉化為糖,食肉動物是不吃糖的,它們體內的糖分就來源於脂肪。
糖尿病患者飲食上要實行低脂飲食,每日的脂肪攝入量為40~60克,並少安排動物脂肪,多安排植物脂肪。因為動物脂肪含飽和脂肪酸,這種脂肪酸容易引起動脈硬化。動、植物脂肪之比以1:2為宜。同時,應忌食動物內髒、腦組織和蛋黃等。
調脂治療
為了避免心腦血管病的發生,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血糖外,血脂異常的治療也是不容忽視的。糖尿病血脂異常的治療措施是:
·飲食、運動及體重控制
控制體重及合理的運動療法,可使極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酯酶下降,高密度脂蛋白升高,飲食成分對高密度脂蛋白有一定影響。飽和脂肪酸與不飽和脂肪酸之比為1:2時,高密度脂蛋白增加。嚴格執行飲食療法與減輕體重時,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加,極低密度脂蛋白也減少,對於預防動脈硬化起著良好的作用。
飲食療法非常重要。平日應選擇那些含膽固醇較低而蛋白質較高的動物性食物,如魚、禽、瘦肉等,少攝入陸生動物脂肪,使動物蛋白占每日攝入蛋白質總量的20%左右,每天攝取膽固醇也不能超過300毫克。脂肪的質和量可直接影響血脂水平。每日攝取脂肪50~60克為宜。一般應以多不飽和脂肪酸為主,限制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各種植物油類,如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含有一定的多不飽和脂肪酸,而動物油類,如豬油、羊油、牛油則主要含飽和脂肪酸。食物的膽固醇全部來自動物油食品、蛋黃、動物內髒、魚子和腦等,含膽固醇較高,應忌用或少用。
增加運動,減輕體重也是有效的辦法。運動和體力活動可使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極低密度脂蛋白有適度降低。同時,運動在促進機體代謝、增加側支循環、改善心髒功能等方面均有良好作用。但有些患者,如心絞痛和陳舊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運動強度應達到個體最大心率的79%~85%,大約為“170-年齡”。運動以有氧代謝運動為宜,如步行、慢跑、游泳、跳繩、騎自行車等。
·戒煙
吸煙者血清甘油三酯水平通常比不吸煙者高10%~15%。大量研究證明,停止吸煙冠心病危險程度迅速下降,戒煙1年危險度可降低50%,甚至與不吸煙者相似,且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可恢復到不吸煙水平。另外,被動吸煙也會造成血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
·調脂藥
在飲食和運動的基礎上,血脂水平仍異常者需考慮藥物治療。調脂藥物分他汀類、貝特類、煙酸類。他汀類藥物是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調脂藥,主要作用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臨床上常用的藥物有:辛伐他汀(舒降之)、阿伐他汀(立普妥)、普伐他汀(普拉固)、洛伐他汀(美調脂)和氟伐他汀(來適可)。
無論是冠心病一級預防,還是二級預防,糖尿病患者應首選他汀類藥物。目前對糖尿病治療研究最多的是辛伐他汀和阿伐他汀。辛伐他汀不僅能顯著降低冠心病的風險,也能防止冠心病的加劇與發作,減少主要的心血管事件,諸如冠心病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致命或非致命性卒中。影像學研究證明,辛伐他汀可使粥樣斑塊體積縮小、動脈管徑增大、管壁厚度減小。辛伐他汀40mg有著良好的安全性,國內研究表明,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低於阿伐他汀。
貝特類藥物可降低甘油三酯22%~43%,而降總膽固醇為6%~15%,並有不同程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臨床上常用的藥物有:氯貝特(安妥明、冠心平)、非諾貝特(立平脂)、吉非貝齊(諾衡)、苯扎貝特(必調脂)。
煙酸類藥物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5%~25%,升高高密度脂蛋白3%~5%,臨床藥物有煙酸、樂脂平等。
魚油制劑有輕度降低甘油三酯和稍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對低密度脂蛋白無影響。
糖尿病腎病多發的幾個重要因素
導致糖尿病腎病多發的幾個因素?在臨床上並發腎病的糖尿病患者在不斷的增多,這使得糖尿病腎病的 |
|
糖尿病的病因有哪些啊
老年患糖尿病的原因有哪些?老年糖尿病嚴重影響了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由於糖尿病對飲食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