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生活好了,反而易得糖尿病?為什麼一些發展中國家的人比歐美國家肥胖程度輕,反而易患糖尿病?
武漢協和醫院最新研究揭示,經濟轉型國家糖尿病高發可能與營養水平快速提升導致的追趕生長有關。
“元凶”
數據顯示,我國糖尿病患者總數已超過9000萬,這還不包括數量龐大的糖代謝異常人群。
武漢協和醫院內分泌科教授陳璐璐帶領的課題組研究發現,和歐美發達國家相比,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營養水平提升具有起點低、速度快、幅度大的特點,營養水平快速、大幅提升會產生“追趕生長”,對機體造成比營養緩慢提升更大損害,促進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的發生。
2002年全國營養調查顯示,中國人動物性食品攝入量在過去50年中增加了3倍。脂肪供能比在城市居民達到35%,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30%的上限。
陳璐璐說:“追趕生長本是機體從發育遲緩或生長停滯的病理狀態中加速恢復的過程,是一種自我代償和保護機制。但追趕生長會對機體造成長期的不利影響,導致‘追趕生長代謝綜合性’,從而出現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
與此相對應的是,中國上世紀80年代發生率不足1%,到2008年抽樣調查時已達9.7%。
世界衛生組織預測,203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將由2011年的3.66億增加到5.52億,其中發達國家增加45%,而發展中國家將增加200%。
“追趕生長”
研究發現,經歷大饑荒、節食減肥中斷及消耗性疾病康復等人群易發生“追趕生長”。
在武漢一家媒體工作的吳女士最近心情不好,家中50多歲的母親不幸被診斷為糖尿病。“三年自然災害”期間出生的吳媽媽感慨:“以前日子太苦,吃不飽,現在生活好了,又不敢吃了。我又不胖,怎麼會吃出糖尿病?”
研究揭示,上世紀三年自然災害期間出生的一代,其糖代謝異常發生比例分別是自然災害前後出生居民的2.3倍和2.7倍。饑荒年代時在農村後遷移城鎮的居民,比未發生城鄉遷移的城鎮居民更易患糖尿病。這表明成年期追趕生長對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有直接影響。
武漢協和醫院在臨床還發現了許多“追趕生長”的少兒。這類少兒起初身體不好,長得瘦小,家長於是給孩子瘋狂進補,最後身體是補起來了,卻患了糖尿病。陳璐璐說,研究表明,胚胎早期營養不良,出生後正常營養或營養過剩,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發病風險增高。
研究還發現,節食程度過重可造成機體營養不良,節食減肥突然中斷可出現追趕生長,不僅使體重反彈,還可增加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的發病幾率。
據介紹,甲亢、結核等消耗性疾病患者恢復後,正常營養也能帶來追趕生長。
如何干預?
長期以來,因缺乏對追趕生長對糖尿病病理、生理環節影響的系統研究,對糖尿病缺乏有效干預手段。科學家希望能找到一種有效方法,能在營養改善或恢復過程中保護機體,降低追趕生長所致代謝性疾病的風險。
陳璐璐說,生活方式干預,養成良好生活方式是有效的辦法。研究發現,意大利、法國南部國家糖尿病發病率低,他們常吃蔬菜、水果、魚、海鮮、豆類、堅果類食物和谷類,烹饪時用橄榄油,這種“地中海式”飲食有利於健康。
陳璐璐提醒,節食減肥不能操之過急,不能走極端。節食時要保證70%的正常食量,且主食要占50%。過度節食易造成營養不良,一旦反彈,就會出現追趕生長,易導致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
陳璐璐說:“我們發現了從‘吃不飽’到‘吃太多’這個過程中容易發生糖尿病的原因,並找到了可能的干預靶點。也許,不久的將來,醫生會根據患者‘吃飯的情況’,有效預測、干預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發生。”
糖尿病友看病10個准備
糖尿病友們會經常到醫院復查疾病情況,常因為准備材料不全,導致復查效果不佳。做好10個准備, |
|
算算你離糖尿病有多遠?
當周圍患糖尿病的人越來越多時,誰都會心裡打鼓,我會不會得糖尿病呢?要是有一種簡便而又相對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