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有哪些症狀
1、乏力並有精神萎靡:疲勞乏力,精神狀態不佳,喜歡窩在床上,不願意活動。 2、視物模糊:血糖迅速升高會導致視力下降,看不清東西。 3、多尿:夜尿多,小孩子可能會出現尿床。 4、多飲:喝水多,有時晚上也要起來喝水。 5、多食:吃得多,食量明顯增加,由於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期,家長會認為孩子是長身體才吃得多,因此這一症狀易被忽視。 6、體重減輕(少):無明顯誘因,出現體重減輕或很快消瘦。 各年齡的糖尿病兒童運動要點 1~3歲嬰幼兒 爬行:由家長看護,於大雙人床對角線或潔淨的木質地板上爬行,直線距離約3~5米,共15~30次,每6次休息1分鐘。於爬行開始前、結束後休息3分鐘測血糖。 范例:患兒年齡11個月,診斷1型糖尿病4個月。每日爬行運動3次,每次15分鐘,分別於10:00進食輔食20分鐘後,15:00進食水果15分鐘後,19:00晚餐後與睡前加餐前。某次監測結果:運動前血糖值9.7mmol/L,運動後8.5mmol/L。 兩點間快走或小跑:設定兩點距離如兩棵樹之間,或家長將某物品扔出前方10~15米遠,令患兒撿拾交還,循環往復共30~45次,每5次休息1~2分鐘。 范例:患兒年齡2歲10個月,診斷1型糖尿病半年。每日戶外上述活動2次,每次約30分鐘,每15分鐘休息5分鐘,少量喝水。分別於上午加餐20分鐘後,下午15:30,進食水果15分鐘後。某次監測血糖結果:運動前8.5mmol/L,運動後測血糖9.0mmol/L,運動後30分鐘6.4mmol/L。 3~6歲學齡前兒童 3~6歲學齡前1型糖尿病患兒可以正常進入幼兒園,但需提示幼教老師注意患兒飲食攝入量及參加較大運動量活動前後的變化,需要時給予加餐防止低血糖發生。有條件,最好請老師協助多次監測血糖。患兒除參加幼兒園正常戶外活動外,還可以在家中增加一些運動來調控血糖。 拍球:練習兩手交替拍球,球可以由大轉小; 跳房子:地上畫十幾個不等方格,練習左右腳、雙腳變化跳入格子中。每運動10分鐘休息1~2分鐘,共計30分鐘為宜。 范例:患兒5歲1個月,診斷1型糖尿病6個月,每天晚餐後1小時戶外活動40分鐘,拍球和跳房子交替進行,活動20分鐘中間休息5分鐘,已堅持近4個月,糖化血紅蛋白(HbA1c)由原來的7.3%下降至6.9%。 6~12歲學齡兒童 學齡兒童在校期間已經安排有合理的體育課,但課程安排通常在上下午,對於糖尿病孩子,需格外注意運動後低血糖的發生。糖尿病學齡兒童可以增加周末一個時段的集中鍛煉,培養一項體育愛好;平日建議在家中於晚餐後增加一些適量的活動,因為晚餐質量較高,血糖容易升高。適當的輕體力有氧運動有利於兒童大腦發育,改善睡眠質量,可以輔助降糖藥物調控夜間血糖,保持平穩。 游泳:蛙泳、仰泳等較緩和,每游50~100米上岸飲水,休息5分鐘,時間1.5~2小時為宜。如果一次游泳超過500米,最好能夠在運動中、後期監測血糖。 跳繩:單搖、雙搖、雙人跳、集體跳8字等項目增加鍛煉興趣,視天氣及場地,室內外均可。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適合每天鍛煉。頻率由慢逐漸加快,每100次休息2~3分鐘,以30~45分鐘為宜。 以上兩項體育運動都是鍛煉身體協調性的良好運動方式。 范例:患兒11歲5個月,患糖尿病應用胰島素治療3年半,目前HbA1c為7.2%。每周晚餐後跳繩25~40分鐘,血糖監測匯總結果:運動前7.5~9.0mmol/L,運動後休息10分鐘5.9~7.5mmol/L。 1型糖尿病的治療原則 治療1型糖尿病目的是降低血糖、消除症狀,預防、延緩各種急、慢性並發症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 1、首先,就是要做好宣傳教育和管理的工作。 2、飲食治療的方法。對1型糖尿病患者,在合適的總熱量、食物成分、規則的餐次安排等措施的基礎上,再配合胰島素的治療,可有利於控制高血糖和低血糖的發生。 3、經常的進行自我血糖監測、低血糖事件評估。 4、胰島素強化治療及聯合口服藥物治療是最重要的治療原則。共有兩種治療方案: 第1種治療方案----睡前注射中效胰島素可保持夜間胰島素基礎水平,並減少夜間發生低血糖的危險性,另於早晨給予小劑量中效胰島素制劑,可維持白天的基礎水平。 第2種治療方案----每天注射1-2次長效胰島素制劑使胰島素在體內達到穩態而無峰值。 5、運動的治療方法也是很必須的。糖尿病患者的體育鍛煉宜在餐後進行,運動量不宜過大,持續時間不宜過長(30分鐘左右)。並予餐前在腹壁皮下注射胰島素,使運動時不會過多增加胰島素吸收速度,以避免運動後的低血糖反應。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
1型糖尿病會有哪些表現
1型糖尿病又叫青年發病型糖尿病,這是因為它常常在35歲以前發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1型 |
|
肥胖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兒童須警惕1型糖尿病
目前全球學齡前兒童糖尿病患者以每年5%的速度遞增,全球15歲以下人群中平均每天增加20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