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髒是葡萄糖代謝的重要器官,當其功能因各種肝病而受損時,往往影響正常糖代謝而出現糖耐量減低或糖尿病,這種繼發於慢性肝實質損害的糖尿病統稱為肝源性糖尿病。下面讓小編為你講講肝源性糖尿病。
肝源性糖尿病是什麼? 所謂肝源性糖尿病就是指繼發於肝實質損害的糖尿病,臨床表現以高血糖,葡萄糖耐量減低為特征。其發病率與感染的肝炎病毒類型有關,王煊主任表示,目前有關肝源性糖尿病的診斷與治療的研究較少。 流行病學資料顯示:50%—80%慢性肝病患者有糖耐量減退,20%—30%最終發展為糖尿病。60%—80%肝硬化患者有糖耐量減退,其中10%—30%可有空腹血糖升高成為臨床糖尿病。一些研究發現,肝炎病毒及其免疫復合物可同時損害肝髒及胰島B細胞。一組英國研究提示,丙型肝炎後肝硬化患者糖尿病發生率為23.6%,而乙型肝炎為9.4%。 專家指出,肝源性糖尿病的特點,首先是肝源性糖尿病多出現在肝病之後,有時與肝病同時發生,且多伴有肝功能異常。 其次是糖尿病症狀輕或無,最早症狀不易覺察,當出現“三多一少”(吃的多、喝得多、尿的多、體重減少)的糖尿病典型症狀時,病情已經較重。肝源性糖尿病的症狀是“三多四少”,最早出現的症狀是“三少”也就是精神少、力氣少、性欲少。多數無原發性糖尿病的常見並發症。 再有是胰島素釋放實驗顯示,空腹血漿胰島素水平升高,餐後胰島素反應不良或反應延遲。而且患者一般沒有糖尿病家族史。![]() |
美科學家們發現新的糖尿病相關蛋白
(路透社醫學新聞)據美國研究人員報道,一種參與機體血糖調節的蛋白質日前被發現,該研究將為發 |
![]() |
我國可能成為糖尿病人口第二大國
20世紀80年代,我國糖尿病患病率不足0.7%,現在上升到3.5%,增長5倍。世界衛生組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