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知識 >> 糖尿病類型 >> 糖尿病分型 >> 1型糖尿病也有“蜜月期”

1型糖尿病也有“蜜月期”

  有一位豆蔻年齡的女孩,活潑可愛,父母疼愛得不行,似掌中寶、心尖肉。然而在十三歲生日的那天晚上,她因突然昏迷住進了醫院,診斷結果是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這一晴天霹雳讓這個幸福的家庭瞬間跌入了深淵。接下來便是父母誠惶誠恐、無微不至地對女兒的呵護,除了照顧生活起居外,也時常提醒女孩注意飲食、監測血糖。女孩也懂事地開始自己注射胰島素。雖然胰島素治療後,血糖控制得非常良好,可是看著女兒身上逐漸增多的針眼,她的父母心裡仍舊充滿了辛酸與無奈。

  經過胰島素治療幾個月之後,女孩的父母突然發現:女兒胰島素的用量雖然越來越少,血糖卻依舊正常,到最後停用胰島素,血糖仍較穩定。這下她的父母以為是蒼天開眼,女兒的糖尿病神奇治愈,全家人處於興奮之中,忽視了血糖的繼續監測。然而好景不長,停用胰島素的第二個月的一天晚上,女兒再次昏倒在地,經過醫院搶救後總算脫離了生命危險。而醫院的診斷依舊是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專家解讀

  “蜜月期”的“甜蜜”原因

  這位女孩在一段時間裡停用胰島素,血糖仍舊很穩定的現象,醫學上稱為糖尿病“蜜月期”(honeymoonperiod)。它是指1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少年兒童患者在發病早期並接受胰島素充分治療數周或數月內,進入典型的臨床緩解期,在這段時間內,患者胰島功能部分或完全恢復,尚能維持正常糖代謝,臨床症狀明顯好轉,患者使用很小量胰島素治療,甚至完全停用胰島素,其血糖水平也能維持在接近正常或正常范圍內,病情可穩定達數周或幾月甚至一年之久。因此也有人稱其為1型糖尿病緩解期。

  1型糖尿病是由於胰島B細胞遭受免疫攻擊而損傷、破壞所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新診斷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60%~70%的患者在應用胰島素治療後,可出現“蜜月期”。“蜜月期”的“甜蜜”是與患者殘存胰島B細胞功能自發性暫時恢復有關,自身免疫胰島炎過程的暫時緩解或中止,加之外源性胰島素的治療,可以自我修復的殘存的B細胞使內源胰島素分泌暫時恢復,糖代謝亦趨於正常。研究發現,胰島B細胞對毒素的反應不完全相同,即有的細胞分泌活動旺盛對毒素敏感,易被毒素損害而死亡;有的處於休息狀態,具有抗御能力,因而幸存。可能正是這種B細胞群體的異質性決定了蜜月期是否出現及其長短的差異性。

  短暫的“甜蜜”之後

  需要強調的是,“蜜月期”只是1型糖尿病的暫時緩解階段,每個病人的“蜜月期”不同,短者數周,長者一般不超過兩年。由於最終仍不可避免的進入B細胞功能衰竭而導致1型糖尿病再現,故診斷“蜜月期”後,應囑患者定期復查血糖。近來有專家主張在“蜜月期”可采用小劑量胰島素治療,或用免疫抑制劑等處理,以使殘存的B細胞修復、減緩其自身免疫性損害,盡可能保留一定殘余的B細胞功能。切不可誤將蜜月期當成糖尿病的“治愈”。

  研究發現,“蜜月期”和進入“蜜月期”前使用胰島素治療時間的長短與糖尿病病程有關。即糖尿病病程越短,進入“蜜月期”前胰島素的療程越短,其“蜜月期”亦越長。這可能與病程短者胰島B細胞受損程度較輕有關。而起病年齡較大者的“蜜月期”似乎比年齡較小者長。

  在現有的醫療手段下1型糖尿病必須依賴胰島素治療,1型糖尿病患者應該正視終生進行胰島素治療的現實,不恰當減量或停用胰島素,病人很容易發生酮症酸中毒,輕則昏迷,重則死亡。因此,出現“蜜月期”後應繼續血糖監測,多了解糖尿病方面的知識,多和醫生溝通,只有這樣,患者的“蜜月期”才會平安度過的。

熱門圖文
1型糖尿病與2型糖尿病的5個區別

1型糖尿病又叫青年發病型糖尿病,這是因為它常常在35歲以前發病,占糖尿病患者的10%以下。

吸煙對糖尿病腎病是有害的

紐約的研究人員發表,糖尿病治療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型糖尿病患者在改善血糖控制和戒煙後其微量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