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知識 >> 糖尿病症狀 >> 餐後血糖 早期診斷黃金標准

餐後血糖 早期診斷黃金標准

  餐後高血糖是2型糖尿病的早期表現

  張大爺是一位老糖尿病人,這天正好是我的專家門診,他如約來復查,這次陪他來的是他兒子一張經理。給張大爺查完之後,我注意到張經理已中年發福,遂建議他也查查血糖,排除糖尿病。張經理連說不必,他的單位前不久剛剛組織過體檢,空腹抽血檢查除血脂高些外,血糖等都正常。我說,為慎重起見,最好再化驗一下餐後2小時血糖。“化驗不都是空腹抽血嗎?我化驗前特意餓著肚子的。難道餐後血糖與空腹血糖還有什麼區別?”張經理滿臉不解。“是的,有區別。”我十分肯定地答道。

  張經理餐後2小時血糖結果為13.6 mmol/L,我明確告訴他已患了糖尿病。張先生聽罷一臉茫然。我告訴他,在糖尿病的早期,胰島D細胞分泌功能輕度受損時,胰島素的基礎分泌尚能控制空腹狀態下的血糖,故空腹血糖正常:而進餐後由於血糖迅速升高,對胰島素的需求增加,此時由於胰島儲備功能下降,胰島素分泌不足,故餐後血糖往往偏高。正常人餐後2小時<7.8 mmol/L,若餐後2小時血糖>11.1 mmol/L可確診為糖尿病,當病人空腹血糖正常,餐後2小時血糖在7.8mmol/L~11.1mmol/L之間稱為糖耐量低減,此時機體處於糖代謝紊亂的代償性階段,也即由糖耐量正常向糖尿病發展的過渡階段。如不引起重視,導致胰島素抵抗及胰島素分泌缺陷,餐後高血糖可進一步加重,促進了由糖耐量低減向2型糖尿病的轉化。在糖耐量低減人群中,每年有5%~10%的人發展為2型糖尿的治療病。如果人們不重視餐後血糖的檢測,則可能使糖耐量低減人群和早期糖尿病人被漏診。一般說來,當出現空腹血糖升高時胰島β細胞功能已下降50%餐後血糖升高較空腹血糖更為敏感,其異常比至腹血糖異常要早3~5年。換句話說,可使糖尿病診斷提前3~5年,為早期治療爭取時間,對防止並發症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餐後高血糖是慢性並發症的幕後凶手

  3年前,李老師查出糖尿病,此後一直堅持用藥,其間多次查空腹血糖均大致正常,偶爾查過兩次餐後血糖都偏高,考慮與進餐量過多有關,故也沒引起太多重視。不過近半年來,李老師老覺著手腳麻木,看條西模糊,尿蛋白化驗呈陽性,通過翻閱有關書籍,才知道這些都屬於糖尿病的慢性並發症。他自我感覺糖尿病控制得還算不錯,對出現這種結果感到大惑不解。

  我告訴他:“糖尿病的血糖控制要求全天候,無論空腹血糖還是餐後血糖均需控制良好。一天當中的大部分時間都處在餐後(指進餐後4~6小時內)狀態,餐後血糖對全天的平均血糖影響更大,一般說來,餐後血糖比空腹狀態下要高一些,但不能超出太多,餐後2小時正常不超過7.8mmo1/L,餐後2小時血糖經常超過11.1mmol將會導致許多並發症,諸如眼底視網膜病變、腎髒病變、心腦血管病變、神經病變等。因此,僅僅使空愎血糖控制滿意還不夠,而且要使餐後血糖保持在良好水平,這樣才會減少並發症的發生。”

  查餐後血糖與查空腹血糖不同。它不影響早晨正常進餐及用藥,不會因到醫院抽血延誤早餐而造成血糖的波動,餐後血糖能更准確地反映病人血糖控制的真實水平,是反映病人進餐量及用藥量是否合適的重要指標,是藥物調整的重要依據。

  控制餐後高血糖可采取以下幾點措施:在飲食總量控制的基礎上少食多餐;進餐時細嚼慢咽,延長進餐時間;多選擇富含植物纖維的食物:必要時可選擇延緩消化吸收的降糖藥物(如拜糖平)。另外,快速、短效的促胰島素分泌劑(如諾和龍)對控制餐後高血糖效果也很好。

  餐後血糖的控制與空腹血糖的控制一樣重要,不能厚此薄彼,無論是血糖監測還是血糖控制均應是全天候的,只有全天候地使血糖處於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才算真正滿意的血糖控制。理想的血糖控制水平是:空腹<6.1mmol/L,餐後1小時≤8.3 mmol/L,餐後2小時≤7.2mmol/L,餐後3小時≤6.1mmol/L,全日無低血糖發生。較好血糖控制水平:空腹≤7.2 mmol兒,餐後1小時≤10.0 mmol/L,餐後2小時<8.3 mmol/L,餐後3小時≤7.2 mmol/L,全日無低血糖發生。

熱門圖文
這樣從細胞學看糖尿病症狀

從細胞學角度看糖尿病。即胰腺中分泌胰島素的β細胞壞死或部分壞死,使胰腺功能減退,

家長警惕兒童糖尿病“三多一少”

據媒體報道,今年上半年到山東煙台毓璜頂醫院兒科病房就診的兒童糖尿病患者比去年同期增加近50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