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知識 >> 糖尿病症狀 >> 糖尿病皮膚瘙癢的治療

糖尿病皮膚瘙癢的治療

  瘙癢是許多皮膚病所共有的一種自覺症狀,若僅僅感覺皮膚瘙癢,而無任何原發性皮膚損害,稱為皮膚瘙癢症。皮膚瘙癢有全身性和局限性之分,後者多發生於肛門、女陰、陰囊等部位。皮膚瘙癢症在糖尿病中很常見,據統計發生率為7%~43%,其中全身性及局限性瘙癢各占一半。臨床上因頑固性皮膚瘙癢而查出糖尿病者並不少見。全身性皮膚瘙癢中醫稱為“風瘙癢”、“癢風”,若抓破皮膚,血痕累累稱“血風瘡”,局限性皮膚瘙癢稱“陰癢”、“肛門作癢”。現代醫學認為引起皮膚瘙癢的因素很多,有內因也有外因。糖尿病患者因皮膚內葡萄糖含量增高,刺激皮膚發癢,或因皮膚長期處於慢性脫水狀態,出汗減少,皮膚過度干燥而瘙癢。此外神經性反射、尿毒症等亦可引起瘙癢。局部瘙癢多因尿糖刺激、真菌感染所致。皮膚瘙癢患者對外界刺激極為敏感,如冷熱變化、衣服摩擦、接觸化纖皮毛織物、飲酒食辣等均可誘發皮膚瘙癢。中醫文獻中關於癢的論述很多。《內經》中即有“諸痛癢瘡,皆屬於心”、“諸痛為實,諸癢為虛”的記載。《諸病源候論》認為瘙癢多與風邪相關,“風瘙癢者,是體虛受風,風入腠理,與血氣相搏,而俱往來於皮膚之間。邪氣微,不能沖擊為痛,故但瘙癢也。”清《外科證治全書》指出,“癢風,遍身瘙癢,並無瘡疥,搔之不止。”並提出了病機及治療禁忌為“肝家血虛,燥熱生風,不可忘投風藥。”該書還有陰癢、肛門作癢等局限性瘙癢症的記載,認為“陰癢,三蟲在腸胃,因髒虛蝕陰,微則癢,甚則痛……”此症亦有肝脾虧損,濕熱下注而癢者。

糖尿病皮膚瘙癢的治療

  總之,中醫認為全身性皮膚瘙癢多因肝旺血虛所致,肝旺則風從內生,血虛則肌膚失養,風勝血燥,風動作癢。

  外陰、肛門瘙癢多因肝脾虧損,濕熱下注,蘊阻肌膚,不得疏洩而作癢。

  本病表現陣發性皮膚瘙癢,晝輕夜重,初起僅限於身體某處,搔抓後擴展至全身,常抓至皮破血流、感覺疼痛方休。飲酒之後,情緒變化,被褥溫暖,衣物摩擦及熱水燙洗等可促使瘙癢發作。由於反復搔抓,皮膚上常見條狀抓痕、血痂,可繼發濕疹、皮炎,日久皮膚肥厚、色素沉著。糖尿病皮膚瘙癢者還可見皮膚干燥脫屑。女陰瘙癢主要發生在大小陰唇,因不斷搔抓,陰唇部常見皮膚肥厚及浸漬,陰蒂及陰道粘膜可有紅腫、糜爛。肛門瘙癢因經常搔抓,肛門皺襞肥厚,可有放射狀皲裂、浸漬、濕疹化或苔癬樣變。

糖尿病皮膚瘙癢的治療

  (1)中醫辨證論治

  ①血虛肝旺

  【主症】皮膚干燥,瘙癢無度,夜間為甚,抓痕血痂遍布,心煩急躁,夜寐不安,舌淡紅苔白,脈弦細。

  【治則】養血潤燥平肝熄風

  【方藥】當歸飲子加減:當歸10g,川芎10g,白芍10g,生地12g,白蒺藜20g,何首烏10g,丹皮10g,皂刺10g,鉤籐10g。

  ②濕熱下注

  【主症】外陰肛門潮濕瘙癢,或下肢皮膚瘙癢,抓破滲液結痂,遇熱癢重,舌紅苔黃膩,脈滑。

  【治則】清熱利濕止癢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10g,黃芩10g,栀子10g,生地10g,當歸10g,車前子15g,澤瀉10g,地膚子15g,白鮮皮15g。

  (2)外治

  皮膚干燥瘙癢,搽大楓子油、潤肌膏。皮膚潮濕瘙癢,搽薄荷三黃洗劑。若抓破皮膚,滲液結痂,外敷青黛膏。外陰肛門瘙癢洗方:地膚子30g,蛇床子30g,苦參30g,丹參20g,艾葉20g,煎湯熏洗患處,每次20分鐘,每日1次;全身瘙癢洗方:蠶砂200g,或褚桃葉200~250g,煎湯去渣入浴,每次20分鐘,每日1次。

  (3)針灸療法

  針灸療法有以下幾種。

  針刺:取穴曲池、合谷、血海、足三裡等,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

  耳針:取肺、腎上腺、皮質下、神門、三陰交。

  穴位注射療法:取雙血海、曲池,用鹽酸苯海拉明50mg/mL、維生素B150mg/2mL、注射用水5mL,每穴注藥2mL。隔日1次,5次為1療程。外陰、肛門瘙癢取長強穴注射。

  (4)自我調護

  瘙癢是一種自覺症狀,其發作及輕重程度均同患者的精神、情志密切相關。一般白天工作學習緊張,常忘記了瘙癢,而夜晚休息時則瘙癢加重。因此患者自我調護尤為重要。

  豐富業余生活,積極從事各種有趣的活動,以分散對皮膚瘙癢的注意力。

  切忌搔抓。搔抓可使瘙癢蔓延,一旦抓起來很難遏制。若身體某處瘙癢發作,可塗搽止癢藥物,或輕輕拍打癢處來止癢。

  忌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不要用熱水燙洗。燙洗只解當時之癢,對皮膚則是一種不良刺激,燙洗後往往瘙癢加劇。特別是皮膚干燥者,應適當延長洗澡間隔時間,少用或不用肥皂,洗澡後塗搽潤膚之品。貼身穿純棉織品,避免化纖、皮毛的刺激。

  注意保持外陰肛門部的清潔干燥。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