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您手握血糖化驗報告單,被醫生告知患有糖尿病時,您的反應如何?是懷疑?是震驚?是恐懼?是無望?還是茫然失措?這不怪您,因為眾所周知,一旦被診斷為糖尿病就很難再徹底摘掉這頂帽子,病人需要終生服藥,病情控制不好還會出現嚴重的並發症,致殘、早亡,這些難免不使您感到擔憂。面對糖尿病——這揮之不去的終身陰影,眼前和今後應該怎麼辦?這是每一位糖尿病病友都無法回避的現實。
卸掉包袱,沉著應對
其實,糖尿病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對糖尿病的無知。盡管目前糖尿病還不能根治,只要您正規地治療,完全可以做到有效控制,患者同樣能享有與正常人相近的壽命。
剛剛發現患糖尿病時精神上有壓力,是常見的,但要盡快從精神壓力中解脫出來,調整好心態,沉著應對。要避免兩個極端:既不要對糖尿病不重視、無所謂、聽之任之;也不必過於在意,整日憂心忡忡,血糖稍有波動,就緊張得寢食難安。正確的心態應當是既來之,則安之;在戰略上藐視它,戰術上重視它;充分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准備。
如果您以前對糖尿病缺乏認識和了解,要通過學習,掌握糖尿病防治的有關知識,運用“五駕馬車”,與醫生密切配合,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所謂五駕馬車主要指的糖尿病的治療不是一個單一的治療,而是一個綜合治療。那麼綜合治療它包括:飲食,運動,藥物治療,血糖監測。這裡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病人教育。
有些病人,明明知道自己血糖高,但覺得自己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能吃能喝,於是照樣我行我素,胡吃海喝,該用藥卻不用藥;也有的病人因糖尿病不能徹底治愈而失去信心,破罐子破摔。這樣做實際上是對自己不負
責任,其結果只會使病情越來越重,最終為自己的無知而付出沉重的代價。
全面檢查,正規治療
我們知道,糖尿病是一種代謝紊亂綜合征,可以導致心、腦、腎、眼、神經等多髒器損害。
因此,在確診糖尿病以後,還應進一步全面檢查,明確是否合並高血壓、高血脂、肥胖以及其它代謝紊亂,有無糖尿病引起的各種急慢性並發症?病情嚴重程度究竟如何?只有把這些問題徹底搞清楚了,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針對性治療。這些檢查包括:
·全天血糖檢查:包括空腹、餐前、餐後2小時、睡前及凌晨3點血糖,這對了解病人全天血糖的變化規律,指導臨床用藥具有重要意義。
·糖化血紅蛋白:隨機血糖檢查受各種偶然因素影響比較大,如喝含糖飲料、吃甜食、失眠、情緒差、感冒發燒等都對血糖有影響,而糖化血紅蛋白則不受這些偶然因素的影響,能客觀准確地反映近2~3個月內的總體血糖水平。另外,它還是預測糖尿病慢性並發症風險的一項重要指標。
·胰島功能檢查:目的是了解患者胰島β細胞的分泌功能,以及是否存在胰島素抵抗及高胰島素血症,從而指導臨床用藥。如果有胰島素抵抗、高胰島素血症,患者應首先選用胰島素增敏劑,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才會取得好的療效;如果病人胰島分泌功能嚴重衰退,胰島素促泌劑(如磺脲類藥物)效果往往不佳,而應采用胰島素治療。
·血脂及血黏度:糖尿病病人往往同時合並脂代謝紊亂及高黏血症,這些都屬於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與糖尿病的心腦血管並發症直接相關,因此,應當及早檢查、及早發現、早期干預。
·血壓:大約一半左右的糖尿病病人同時合並高血壓。同樣是高血壓,糖尿病合並高血壓比單純高血壓預後要嚴重得多,因此,對糖尿病病人的血壓控制要更加嚴格,一般要求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對已出現蛋白尿者,要求血壓控制在125/75毫米汞柱以下。
·肝腎功能檢查:因為藥物都必須經肝腎代謝,所有的毒副作用都會對肝腎功能有影響。如腎功能異常,磺脲類藥物要選擇格列喹酮(糖適平),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要選擇苯那普利(洛汀新)、福辛普利(蒙諾)等雙通道的藥物(雙通道的藥物是指可同時經肝腎排洩的藥物),因為這些藥物對腎功能影響相對比較小。如果肝功明顯異常,應禁用雙胍類及噻唑烷二酮類胰島素增敏劑,最好換用胰島素治療。
·眼科檢查:了解有無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及白內障、青光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在早期往往沒有症狀,晚期則沒有良好的控制方法。所以,糖尿病病人初診時就應做眼科檢查,以後每年復查,對比觀察病情有無發展,絕不能等到眼睛看不清楚時才去查眼底。
·神經科檢查:通過神經肌電圖檢查,可以早期發現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也可采取更簡單的辦法,用10克單尼龍絲檢查病人肢端皮膚的觸覺。另外,還應做自主神經方面的相關檢查,例如,做立臥位血壓測量,以判定有無體位性低血壓。
·心電圖、心髒彩超:了解有無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是否給予抗凝、擴冠等藥物治療。
·下肢血管超聲及造影:了解是否有下肢動脈硬化、斑塊或狹窄,以便於早期干預。
·胸片:明確是否同時合並肺部感染或肺結核。
·骨密度檢查:了解有無骨質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