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對於現代年輕人來說,似乎是美麗的代名詞;而對老人而言,更有“千金難買老來瘦”之說。其實,人老了,體重減輕是正常的生理變化。但過瘦就可能是患病的信號了。因此,老人要合理膳食,以保持正常體重;倘若瘦得太快就要及時就醫。
進入老年,體重較青壯年期會有所減輕。因為肌肉中水分的減少會直接導致皮下脂肪的萎縮。王凱說,這是一個自然的生理過程。
但老人變瘦是有度的。正常的變瘦應該以體質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為衡量標准。BMI值只要在20—24范圍內波動,就基本屬於正常變化。有一個更簡便的判斷方法,即老人如果在一個月內體重減輕了5—10斤,就要檢查是否患病了。此外,注意一些生活細節也能發現身體的變化:如果以前穿著合體的衣服變得寬大了、腰帶松了或感到鞋子肥大了,都不能馬虎大意。
引起老人體重銳減的疾病,首先是惡性腫瘤。王凱指出,由於癌細胞惡性繁殖,會消耗體內大量營養物質,因而導致體重下降。其次就是糖尿病。因為糖尿病的典型特征是“三多一少”,即多飲、多尿、多食,體重減輕。最後,甲亢和營養不良等也會引發消瘦。
當然,也有些變瘦並非疾病造成,但同樣不能忽視。因為體重下降會影響機體的免疫功能,導致抵抗力降低,因而發生急性和慢性疾病的幾率隨之增加。體輕者在摔倒時缺乏脂肪保護,更容易骨折;太瘦的人缺乏御寒能力、經不起疾病消耗。
因此,老人要把健康放在首位,不應盲目追求限食。葷腥要吃,營養一定要跟上。
按照推薦,必須保證奶類、瘦肉、禽類、魚蝦和大豆制品的攝入,增加食物的多樣性,這樣才能有足夠的能量和優質蛋白的攝入。倘若老人已經因營養不良而變瘦了,就要在合理膳食之外,適當服用營養補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