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有12年糖尿病史的老患者真情講述
一直以來,糖尿病都被現代人稱為“健康殺手”,困擾著全球1.5億人。有人說,糖尿病治不好,簡直就是絕症;有人說,這個病忌諱太多,過日子特別麻煩;還有人說,只要堅持吃藥,飲食方面就百無禁忌了……11月14日是第16個世界糖尿病日,在這一天到來之前,一位糖尿病患者向《生命時報》記者發出這樣的呼聲:只要學會自我管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一樣能夠充滿活力和樂趣。
我的人生沒受影響
記者見到任小平的時候,並沒把他和糖尿病聯系在一起。人到中年,但任小平身姿挺拔,動作敏捷,面色紅潤,精神很好,實在看不出是個有12年糖尿病史的老患者。12年來,他的病情非但沒有每況愈下,反而日趨穩定,血糖控制十分理想,沒有任何並發症跡象。任小平風趣地和記者說,他的患病體會可以用3句話概括。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糖尿病人應該清楚自己的病情,不能盲目悲觀,也不要過分自信。得病後,我和醫生一直保持密切聯系,認真學習糖尿病相關知識,定期去醫院檢查,盡量降低並發症發生幾率。”任小平強調,有的患者心情緊張,害怕去醫院,不和醫生配合,對病情最不利。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任小平說:“對待疾病,心態最重要。得了病,自然要重視,但不能事事以疾病為念。現在,我心平氣和,每天都吃一定量的主食和蔬菜,並在攝入的熱量上進行一定控制。兩餐之間吃一些水果,除了含糖量較高的水果,比如葡萄、香蕉等少吃外,其他水果都能吃。而且,每星期我都保證進行3次體育鍛煉,比如散步、游泳等,而且每次不少於半小時。”按時吃飯、服藥、注射胰島素,生活有規律,並不難做到。
“要做自己的冠軍”。任小平說,和疾病斗爭的同時,患者不能丟的是信心和毅力。很多人得了糖尿病,怨天尤人,消極悲觀,認為一旦患病,就會終身痛苦。“其實不然”,任小平說,“早期發現糖尿病是件值得慶幸的事,因為這可以早點關注病情,恢復的幾率也更大,健康指數也更高。”
和任小平剛好相反,不少糖尿病患者一旦患病,便患得患失,認為都是自己平時吃太多太好導致的,於是什麼也不敢吃、哪裡也不敢去了。患者陸女士就是這樣。她是家庭主婦,自從查出血糖比正常值高以後,整天擔驚受怕的,不敢隨便吃東西,每日以南瓜、稀飯果腹,時不時還搞點小偏方,吃點魚鱗和野菜。因為害怕過度勞累,陸女士連家務也不敢多做,更不用說親友會面聚餐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陸女士自己把自己“囚禁”了起來,生活過得沒滋沒味。
其實,像陸女士這樣謹小慎微的糖尿病患者並不在少數。記者在宣武醫院采訪了15名患者,其中13名和陸女士想法一樣,另外兩名則是又一種生活態度了。周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自從他發現自己得了糖尿病,就在醫生的指導下打胰島素。果然,血糖降下來了,周先生欣喜萬分,便放心大膽地陪客戶應酬,推杯換盞。他認為,只要飯前打一針胰島素,吃什麼都沒有後顧之憂了,結果導致治療效果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