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怎麼又餓了?”老高這段時間總覺得自己身體不對勁,明明早飯吃得挺飽,可是上午還不到10點,就覺得又餓了。有時還會出現心慌、手抖、出虛汗等低血糖症狀。老高去醫院檢查,被醫生的話嚇了一跳。“糖尿病前期?都說糖尿病人吃多、喝多、尿多和變瘦,我沒有啊!而且身體還發胖了呢,怎麼就……”
“‘三多一少’只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狀和較晚期的表現。”解放軍總醫院內分泌科潘長玉教授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而在糖尿病的早期,患者的症狀可能是反應性低血糖,就像老高這樣。”
其實,人體就像一台精密的儀器,在正常狀況下會通過一套自動化“系統”來調節血糖,胰島素就是這套“系統”中的關鍵。人吃完飯後,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分解為葡萄糖進入血液,導致血糖升高。這時,人體就會產生反應,胰島素分泌增多。胰島素就像一把“鑰匙”,可以打開人體細胞的“大門”,讓葡萄糖進入細胞,被儲存或者利用。當血液中的葡萄糖減少到一定程度後,人體又會發出指令,減少胰島素分泌,關上細胞的“大門”,使血糖維持在正常范圍。
然而,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胰島細胞出現了異常,對人體血糖的變化反應遲緩。當餐後胰島素應該分泌增多時,它分泌較少,引起了高血糖;而過高的血糖又會刺激胰島細胞大量分泌胰島素,使得患者的血糖在下頓飯前就降到了低谷,從而饑餓難忍。
經常吃饅頭、米飯等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食物者,更容易出現反應性低血糖。“也就是說,胰島素分泌與血糖濃度之間的不匹配,導致了反應性低血糖的發生。”潘長玉說。
除了反應性低血糖,糖尿病前期患者常見症狀還有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不過,糖尿病前期症狀往往不明顯,所以我們更希望大家關注導致糖尿病的各種危險因素。”
確診糖尿病前期,唯一的方法就是糖耐量試驗,即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後,定時檢測血中葡萄糖水平。如果血糖高於正常人,而又沒達到糖尿病診斷標准,即為糖尿病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