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至69歲的新加坡人中,有9%因糖尿病影響健康。
在年紀大的人當中,糖尿病患者很普遍,在60歲以上的人口中,每3個人就有一人會罹患此病,糖尿病是老年人重大的健康問題。
應當注意的是,近年來糖尿病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目前年齡介於10至12歲的孩童也不乏患上糖尿病者,這些病例的共同點是肥胖。
11月14日為世界糖尿病日,在這一段期間,全世界各地的糖尿病協會都會教育及提醒公眾,有關糖尿病的致病因素、糖尿病所可能導致的慢性並發症,以及糖尿病的防治等。
■約10人中1人患病
在本地,由於飲食習慣的關系,糖尿病也嚴重威脅國人的健康。根據1998年的調查,在18至69歲的新加坡人中,有9%因糖尿病影響健康,也就是說,大約在每10人之中,就有1人是糖尿病患者。而早在1975年糖尿病患者僅有2%,1984年為4.7%,1992年則已達8.6%。
在年紀越大的人口中,糖尿病患者也越普遍,在60歲以上的人口中,糖尿病患者達到32.4%,或是說每3個人中就有一人會罹患此病,糖尿病為老年人重大的健康問題。
不得不注意的是,近年來糖尿病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目前年齡介於10至12歲的孩童也不乏患上糖尿病者,這些病例的共同點是肥胖。
糖尿病被列為新加坡第6號重大死亡因素,同時,若將一些因糖尿病而導致的死亡因素如心髒病、中風、腎衰竭也考慮在內,那麼因糖尿病而死的案例會增加4倍。事實上,糖尿病通常跟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有關,以致第二型糖尿病人最後大多死於並發症如腦中風、心髒病等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分為兩種類型
糖尿病是一種血中葡萄糖濃度(簡稱血糖)過高的疾病。每個人的血液都含有葡萄糖,人的身體需要葡萄糖來維持能量需要,對正常人來說,胰島素會把葡萄糖帶入細胞,以提供人體所需能量。但是,當一個人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或是作用不良時,對醣的代謝能力就會明顯降低,嚴重到無法發揮功能時,便會造成血糖過高,這些血糖便由尿中排出,所以叫糖尿病。
糖尿病分為第一型糖尿病與第二型糖尿病兩種,第一型糖尿病也稱為依賴胰島素型(IDDM),病人無法制造足夠的胰島素而需要補充注射胰島素,最常發生在小孩及青少年身上。
第二型糖尿病也稱為非依賴胰島素型(NIDDM),是本地最常見的糖尿病,病人以超重者居多。
■必須定期檢查血糖
糖尿病的主要征狀是許多人都知道的“三多一少”,也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但體重卻減少。可怕的是,有許多糖尿病病例征狀比較輕,甚至毫無征狀,因此有許多糖尿病患者是在患病好多年之後才發現患病,有些甚至在病情相當嚴重之後才發現,這也是糖尿病最危險的所在。
無征狀性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多在40歲以後才發病,致病原因大多由於飲食不當和長期缺乏運動引起。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如明智的選擇飲食、多運動控制病情。
由於糖尿病也屬於“隱形殺手”,因此,絕對不能掉以輕心,要達到防治的效果,必須定期檢查身體,尤其是糖尿病發病危險群應每年檢查血糖一次,以便防患於未然,這包括:
1、過重、肥胖者。
2、近親中有糖尿病患者。
3、年齡超過40歲者。
4、婦女過去懷孕時曾患過糖尿病者。
多吃蔬菜可減低患糖尿病的機率。
■要注意飲食遠離肥胖
值得注意的是,肥胖、體內脂肪過多,以及不健康飲食是糖尿病的罪魁禍首。過去有研究顯示,若能減低體重,可以有效降低患上糖尿病的機率。
肥胖是由脂肪積聚引起,脂肪的堆積會令人體內分泌失調,使體內促進葡萄糖代謝的胰島素作用較差所致。而根據調查,有6%的新加坡成年人過於肥胖,同時,肥胖者以馬來人最多,其次為印度人,然後才是華人,同時,僅有五分之一的新加坡人有定期運動的習慣。
目前醫學界以飲食、運動及藥物控制糖尿病,認為平時多作運動,對預防肥胖及糖尿病都有一定的助益。
在飲食習慣方面,主要控制熱量的攝取,同時,也要注意保持飲食均衡。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是,少吃油膩、糖分高的食物,多吃各種蔬菜、水果、魚類及白肉,少吃紅肉。
■服藥可以控制糖尿病
在烹饪方式方面,選擇低油脂的烹饪方式如水煮、烘、烤、焖、蒸或由微波爐烹煮,而不要吃煎、炸的油膩食物,盡可能在家中用餐。
同時,糖尿病患者也應盡量避免攝取白糖、蜜糖、冰淇淋、巧克力、汽水等糖分高的食物,這些食物對病人有直接的影響。
第二型糖尿病的治療也可以通過口服降血糖藥刺激體內胰島素分泌或促進胰島素作用,對於那些無法以口服降血糖藥物控制的病患,則必須接受胰島素注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