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2年以前,無論是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還是2000年初,研究表明我們的糖尿病患病率在增長。增長到2002年的時候,根據推斷,我們只有2300多萬個患者。這個數字到今天可能是微乎其微,讓我們先從飲食下手。
飲食宜緩:就是飲食時不要暴飲暴食,粗嚼急咽。食物的消化,咀嚼是第一道工序,只有第一道工序加工的好,食物到了胃腸才能更好地被消化吸收。粗嚼急咽式的攝食有兩大不益之處。其一:糖尿病人攝入的食物常常是經估算而來,其有效成份應該是被充分的吸收利用,但是,咀嚼程度的不同,可以影響其營養成份的吸收。有實驗證明,粗嚼者比細嚼者要少吸收蛋白質13%,脂肪12%,纖維素43%。可見細嚼慢咽作用之重要。其二:粗嚼急咽會加重胃和胰腺等髒器的負擔,時間一長,容易導致一些疾病的發生。對飲食宜緩問題,古人早有認識:“飲食緩嚼,有益於人者三:蓋細嚼則食之精華,能滋補五髒,一也;脾胃易於消化,二也;不致吞嗆噎咳,三也。”這一總結,至今看來仍是非常有道理的,尤其對糖尿病人。
飲食宜暖:糖尿病人的飲食溫度要適中,過燙或過寒的飲食都將引起不良反應。按照中醫理論,人的脾胃特點之一是喜暖而怕寒,所以生冷的食物不宜多吃。飲食宜暖這一科學的攝食法則在我國醫學名著《黃帝內經》中早有發現:“飲食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寒溫中適,故氣將持,乃不致邪僻也。”其意思是說:凡飲食,熱的食物切不可溫度太高,寒的飲食也不可溫度太低,如果我們吃的能溫度適中,那麼,人體的正氣將不會受到損傷,病邪也就不會乘虛而侵犯機體。這樣身體也就太平了。
飲食宜淡:飲食口味過重,對人身體不利,傳統中醫為說明這個道理,曾用“五行”理論解釋說:過於多食酸味的東西,因酸味入肝,則會使肝氣偏盛,脾氣而衰弱;過於多食鹹味的東西,因鹹味入腎,腎主骨,則會引起大骨之氣勞倦困憊,肌肉短縮、心氣抑郁;過於多食甘味的東西,甘之性緩滯,會使心氣喘滿,面色黑,腎氣不能平衡;過於多食苦味的東西,則脾氣不得濡潤,消化不良,胃部就要脹滿;過於多食辛味的東西,則筋脈敗壞而松馳,精神也同時受到損害。因此,注意調和飲食五味,使其不偏不重,便可以骨骼強健,筋脈柔和,氣血流暢,皮膚肌理固密,這樣身體便健康,正因人們發現淡食有益於身體,所以很早就總結了“淡食最補人”一句攝食格言。對糖尿病人,尤其並發腎病的患者,日常飲食除了應遵循一般的保健要求外,更要注意少飲食鈉鹽。
植物油為較理想的烹調用油:玉米油、葵花子油、花生油、豆油等,因其中含有較豐富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它是必需脂肪酸,在體內能幫助膽固醇的運轉,不使膽固醇沉積於血管壁,所以這對預防糖尿病的一些並發症,如動脈硬化等有積極的作用,正因如此,糖尿病人所需烹調用油以植物油為好。但是,植物油也不能大量食用,過量食用便會暴露其明顯的副作用,如產熱能過多而導致的脂胖等。科學家們建議;飲食中多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之比,為1:1~2較好。
適當增吃食物纖維:纖維素是一種不能為人體消化吸收的多糖。糖尿病人適當地增加食物纖維的進量,有以下益處:其一,高纖維食物可以降低餐後血糖,改善葡萄糖耐量,減少胰島素的用量以及降低血脂的作用;其二,能減緩糖尿病人的饑餓感;其三,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及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的發生。下列食物中含纖維量較多,可做為糖尿病人經常選吃的食品,如:綠豆、海帶、荞麥面、玉米面、燕麥面、高梁米、菠菜、芹菜、韭菜、豆芽等。有一點必須注意,雖然食物纖維對糖尿病人有好處,但是也不宜過份單一食用,凡事總有個度,糖尿病人講究營養平衡更為重要。
有益的大豆及其制品:大豆是糖尿病人較理想的食物,這是因為它所含的營養物質成份有益於糖尿病人。其一,大豆是植物性蛋白質的來源,不僅含量豐富,而且生理價值也高,必須氨基酸種類齊全,可以與動物性食物相媲美。其二,大豆中脂肪含不飽和脂肪酸、磷脂與豆固醇,對降低血中膽固醇有利。其三,大豆中碳水化合物有一半為人體不能吸收的棉籽糖和水蘇糖。此外,大豆中還含有豐富的無機鹽、微量元素與B族維生素。由以上可以看出,大豆及其制品,如腐竹、豆腐絲、豆腐干、豆腐腦、大豆粉等,應成為糖尿病人的常用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