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中小血管病變、神經病變和感染是引起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而我們通過多年來的觀察證明,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粘附率、紅細胞變形指數、纖維蛋白原及全血粘度等血液流變學指標所發生的改變對末梢神經病變和肢端壞疽的發生和療效具有明顯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63例, 其中並發末梢神經病變者30例, 男性14例、女性16例, 年齡50~73歲;糖尿病足壞疽33例, 男性14例、 女性19例, 年齡37~74歲, 全部存在中、重度甲襞微循環障礙。正常人50例, 男性22例、女性28例, 年齡40~65歲。
1.2 儀器和方法
采用成都儀器廠生產的NXE-1型錐板粘度計, 取空腹靜脈血, 肝素抗凝, 恆溫25 ℃下分別測量切變率為115、46、23、 11.5、5.75 s-1的全血粘度(ηb), 血小板計數(BPC)、 紅細胞變形指數(DI)、血小板粘附試驗(PAgT)、纖維蛋白原(Fib)采用江蘇無錫產WJ-Ⅲ型可調血栓形成儀、 血小板粘附兩用儀等儀器測定。三組測定的結果進行統計學處理, 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2 結 果
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組的血小板數與正常人組接近,血小板粘附率為37.07%±12.90%,高於正常人組,有顯著差異(P<0.05);紅細胞變形指數低於正常人組;纖維蛋白原和全血粘度高於正常人組,有非常顯著差異(P<0.01)。糖尿病足壞疽患者的血小板和血小板粘附率高於正常人組,有非常顯著差異(P<0.01);紅細胞變形指數、纖維蛋白原、全血粘度與正常人組相比均有非常顯著的差異(P<0.01)。
本文觀察了33例糖尿病足壞疽和30例糖尿病並末梢神經病變患者的血液流變學變化,並以50例正常人的結果作為對照。 結果發現,足壞疽組的纖維蛋白原、血小板數、血小板粘附率及全血粘度(5種切變率)均顯著高於正常人組(P<0.01), 紅細胞變形指數下降, 明顯低於正常人組(P<0.01)。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組的血小板數接近正常人組,血小板粘附率高於正常人組(P<0.05), 其它項目同足壞疽組。
由此說明糖尿病足患者均存在血液流變性的異常變化,足壞疽組比末梢神經病變組更為嚴重。足壞疽時血小板數增多和血小板粘附率增強,提示有可能發生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因而在治療糖尿病足時, 除控制血糖、擴張血管外,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積、改善血液粘度的治療不能缺少。
有人認為在糖尿病足發生之前 甚至在未發現任何並發症的時候就已經出現血液流變性異常, 血液流變性異常是隨著病程的進展而趨於明顯和嚴重,所以我們還認為有必要在早期糖尿病時或療程中進行血液流變學監測, 進行早期預防性治療,對緩解或減輕血液流變異常、 防止並發症的發生和發展有重要意義。
糖尿病足的日常護理要點
糖尿病是一種有多種並發症的疾病,而糖尿病足就是其中的一種。那麼對於糖尿病足患者而 |
|
糖尿病足預防方法和治療偏方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種常見的並發症,對於這樣的一種疾病有什麼比較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