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糖尿病患者和成人糖尿病患者在體質基礎上存在巨大差別,運動理念相去甚遠。
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運動的益處在於,當胰島素適量時,運動可以提高機體對葡萄糖的敏感性,肌肉運動有助於控制血糖。盡管運動時反調節激素增加,但依然可以增加心輸出量,從而增加外周組織血流,最終增加機體胰島素的吸收和糖的利用,抑制肝糖生成。因此,短時間運動,反調節激素能夠精細地調節到適應肌肉需要,使糖的消耗和生成達到平衡。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延長運動時間時需要預防低血糖症。當胰島素不足時,人體基礎血糖高,在反調節激素的作用下,運動可進一步增加骨骼肌葡萄糖的產生,升高血糖,還可誘發酮症酸中毒,因此,必須正確理解運動對血糖的影響。
對於使用不同胰島素治療方案的患者則應根據胰島素作用時間及作用生活進餐規律制定不同的運動方案。皮下胰島素持續輸入泵是一種微電腦控制下的自動驅動裝置,專用注射器置於泵中,專用管道系統連接泵和皮下留置針,皮下留置針通過彈射性持針器注射並留置於皮下。胰島素泵用專用固定膠帶固定。對使用皮下胰島素持續注射泵(以下簡稱為胰島素泵)的成人和青少年的荟萃分析研究顯示:可以使血糖控制改善,血糖下降1%,HbAlc(糖化血紅蛋白)下降0.51%,胰島素的用量減少 14%,低血糖症狀明顯減少。因此,越來越多的患兒和家長開始選擇用胰島素泵治療糖尿病。但是,也有胰島素泵治療效果不滿意的情況,如增加了 DK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次數、感染、低血糖反應等,主要是糖尿病教育不足造成的。使用胰島素泵的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的學習和靈活運用不夠,或輔助治療不當。
使用胰島素泵治療的患兒如何運動是患兒和家長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實際上,使用胰島素泵的患兒,由於血糖控制更精確,更接近於正常人,運動方案比不使用胰島素泵的孩子更隨意一些。
兒童青少年國際糖尿病協會 (1SPAD《2004年糖尿病指南》)有如下建議:
1.鼓勵活動,不限制活動的種類:
2.運動前測一下血糖,再決定進行哪一類運動;
3.血糖>15.QT,mol幾時不宜運動;
4.血糖<7.0mmol兒時應加碳水化合物(如無糖餅干等);
5.隨身攜帶碳水化合物,每15分鐘進食15克;
6.可以進行純自然運動:如水上運動、爬山等運動;
7.要求有熟知低血糖診斷治療經驗的成人陪同,並注意進食,防止發生低血糖反應。
從上面介紹的ISPAD的推薦,可以了解到:沒有什麼運動不適合糖尿病兒童,尤其是使用胰島素泵治療的糖尿病兒童,關鍵是要注意一些問題。比如:在什麼情況下不能運動?如果可以運動,由誰陪孩子去運動?患兒能不能辨認低血糖反應?如果發生低血糖反應又應該怎麼處理?是否隨身攜帶了糾正低血糖的食物?胰島素泵管路是否通暢?如果要游泳,患者安裝的胰島素泵管路系統是否防水?如果是防水的,則可以預先注射一定單位的胰島素,然後去除主機,運動後再連接主機。如果不是防水的管路系統,只能注射後暫時拆除泵,運動後重新安裝。同樣,如果進行的是激烈運動(如蹦、跳等活動),隨身攜帶胰島素泵影響運動,可以采取相同的方法,即預先注射胰島素,然後去除主機,運動後重新安裝。
如果糖尿病知識學習得好,運用得好,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與正常人一樣豐富多彩。美國的游泳健將,悉尼奧運會金牌獲得者GARY就是1型糖尿病患者,2002年亞太糖尿病大會在北京召開期間,GARY與北京兒童醫院的糖尿病兒童舉辦聯誼活動,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並做了非常好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