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治療 >> 關於治療 >> “老糖友”怎樣控制好血糖

“老糖友”怎樣控制好血糖

  

        控糖要講究“個體化”

  只要控制好血糖,80%的糖尿病及60%的慢性並發症是可防可控的。如何有效控制血糖呢?

  控制血糖波動,減少並發症最有效

  血糖長期或高或低的波動,是發生糖尿病並發症的起因。

  高血糖會使糖尿病患者血管壁脂質沉積,形成高血脂、高血壓,心腦血管發病率和死亡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5倍;還會引發糖尿病腎病終末期腎功能衰竭,在透析的腎髒病人中,50%是糖尿病患者,腎病死亡總數的10%-30%是糖尿病病人;血糖波動的糖尿病患者,病程10年以上,50%會發生某種程度的視網膜病變,病程15年以上的發生率高達80%以上;血糖長期控制不佳,還會導致患者血管和神經病變,腳部易出現感染、潰瘍、壞疽等,足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而低血糖會使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腦血管疾病,嚴重者會出現意識喪失、驚厥、昏迷甚至死亡。

  控制血糖波動,糖尿病患者要做到“早診斷”、“早治療”、“早預防”,實行生活方式的干預,自我管理及合理治療,讓血糖、血壓、血脂獲得長期控制,就可以顯著防止和減少並發症的發生。

  時常監測血糖,達到理想值最關鍵

  糖尿病可分1型、2型、妊娠糖尿病及遺傳性、藥物性等特殊型糖尿病,但無論得了哪種糖尿病,要治療都離不開對血糖的監測,這是醫師治療糖尿病制訂方案和了解病情控制狀態的最根本的參考依據。將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圍內(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後血糖4.4-8.0mmol/L,糖化血紅蛋白<6.5%),是延緩糖尿病進展及並發症發生的關鍵。

  血糖監測通常采用的方式,包括家庭袖珍血糖儀測手指和醫院抽靜脈血。常用的監測時點,可在空腹及餐後2小時,特殊情況下(如用胰島素)還需加測餐前以及吃藥前,以了解血糖的變化趨勢及特點,及時調整用藥劑量,避免低血糖發生。為了解在一段時間內的血糖控制的總體狀況,病人還要每隔3個月做一次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目前臨床上應用的持續動態血糖監測系統(CGMS),能在24小時內采集288個動態血糖值的記錄,觀察病人全天的血液波動的變化,可發現常用檢測方法在某些時間段所不能探測到的高血糖、低血糖等變化的情況,使醫師能全面、可靠地了解患者全天血糖信息,更加精確制定治療方案。

  參照血糖值,制定個體方案最適宜

  糖尿病患者存在著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社會地位、經濟條件、肥胖程度、治療情況、並發症的風險度等差異,為此醫師治療也應參照血糖值,盡可能在分析出每個患者的特點後,制定出更適宜的、個體化的飲食、運動、藥物治療方案,達到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飲食個體化:如腎病患者,要堅持低蛋白飲食,高血壓的患者要限量食鹽,而肥胖性患者要限制飲酒。

  運動個體化:患者運動量過輕達不到治療效果,而運動量過強可能引發危險,如激烈的跑步會使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發生心梗、心衰等。所以,糖尿病患者在開展運動之前,應做相應的檢查,並讓醫師幫助選擇哪項活動與本人血糖或並發症之間相適應。即便是最簡單的運動,如每次走路30分鐘、每周3-4次,也要依據不同個體情況,放在餐前、餐後、早晨或晚上。

  藥物個體化:1型糖尿病患者主要采取注射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是采用單一的口服降糖藥,還是兩種或兩種以上口服降糖藥,以及胰島素與口服降糖藥的聯合治療,都必須依從醫師的藥方。醫師選擇的藥物,是根據患者的血糖值、藥物供應量及副作用、藥物過敏反應,患者年齡及健康狀況(如腎病和肝病)等來決定的,實施個體化的藥物治療方案才體現了“最適合我的,才是最安全的”原則。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