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腸病是各型糖尿病的中晚期並發症之一,對病人全身的影響較大。糖尿病性腸病在兩種類型的糖尿病患者中均可發生,但以2型糖尿病最為多見。某患者患糖尿病有14年了,平時打胰島素血糖基本能得到控制,但是胃腸道總不好。開始幾天沒有大便,2~3天後出現嗳氣、反胃,接著出現腸鳴、劇烈嘔吐和腹瀉,嘔吐腹瀉有時很難自行結束。這種症狀常年循環發作,經常住院。做過很多種檢查,如胃鏡、腸鏡、消化道造影等,都沒發現腫瘤、炎症等器質性病變。
從該患者的臨床表現來看,很可能屬於糖尿病性神經病變中的胃腸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它主要表現為便秘和腹瀉交替,也稱糖尿病性腸病。
糖尿病性腸病是各型糖尿病的中晚期並發症之一,對病人全身的影響較大。糖尿病性腸病在兩種類型的糖尿病患者中均可發生,但以2型糖尿病最為多見。糖尿病性腹瀉主要症狀有:1.無痛性腹瀉,每日腹瀉5~10次不等,為粘液性或消化不良水樣大便。大便常規檢查無特殊細菌及原蟲感染。2.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3.惡心嘔吐。4.X線消化道透視有過敏性腸炎及腸激惹現象。
腸道正常的生理活動,是在腸道植物神經調節下進行的。腸道的植物神經有兩類,一類是交感神經,一類是副交感神經。兩者作用既有不同,又相輔相成。交感神經能抑制腸道的運動和分泌功能,而副交感神經可增強腸道的分泌功能。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若腸道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人體腸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就會失常。副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受它支配的腸道運動加快,病人就會出現腹瀉。若交感神經興奮過度,腸道蠕動就會減緩,引起便秘,臨床稱之“弛緩性便秘”。糖尿病人腸道植物神經纖維常因血糖控制不良,受高糖毒性和高糖造成的高滲性損害而產生功能減弱甚至不同程度的障礙,從而影響了腸道的正常生理功能。
如何防治糖尿病性腸病?
糖尿病人胃腸功能異常,一定要以預防為主。首先要嚴格控制血糖、血脂及其他相關危險因素,減輕或避免糖尿病神經並發症的發生、發展。第二,科學、合理的飲食對糖尿病胃腸功能異常的預防很有意義。可采取定時、定量、分餐的飲食方法預防胃腸功能紊亂和各種胃腸疾病。第三,每餐中各種食物的合理搭配,也可以預防糖尿病人的胃腸功能紊亂。比如,每餐中膳食纖維過少,可以引起大便干燥,膳食纖維過多,則可以引起腹瀉。第四,糖尿病人要定時排便,這樣可使腸道的功能保持規律。第五,積極治療各種可能或並存的胃腸疾病。
治療上,要采取以保護胰島細胞為中心的系統方法。從該患者的病情分析應采取如下措施:
1.科學合理地使用胰島素,將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以該患者的病情來說,不宜采取口服降糖藥來控制血糖,否則會因其副作用,加重並發症的發生發展。比如a-糖苷酶抑制劑拜糖蘋會抑制腸道對攝入的營養物質的吸收,加重病人的消化道症狀。雙胍類藥物不僅可致病人的胃腸道出現症狀,還會加重病人的酮症酸中毒等等。
2.避免濫用各種抗生素和各種止瀉藥。糖尿病性腸病一般都是非感染性腹瀉,若濫用各種抗生素,會進一步導致腸內的菌群失調,甚至引發霉菌性腹瀉。腹瀉是機體的一種保護性反應,若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僅僅口服各種止瀉藥,反而會引起腸內毒素被人體吸收,對機體造成更大的傷害。
3.改善胰島及周身機體組織的微循環,營養並修復受高糖毒性損傷的神經組織,包括胃腸植物神經的纖維組織。只有胃腸神經組織得以修復,並維持其正常的興奮性,腸道正常的消化和生理機能正常進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糖尿病性腸病。
4.積極防治糖尿病腹瀉引發的酮症酸中毒,采取營養和支持療法,糾正病人的貧血症狀。消瘦型糖尿病人要科學合理地飲食,以增加體重,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久久健康網溫馨提示:糖尿病性腸病的危害在於:長期便秘,會導致腸內糞便中的毒素不能及時排出而在體內吸收,加重對機體代謝內環境的破壞,致使並發症發生和發展。而反復的腹瀉,又可因營養不良導致人體抵抗力的進一步下降。糖尿病人嚴重腹瀉可引發電解質紊亂和酮症酸中毒,會進一步損害胰島B細胞,從而導致血糖高低波動很大、難以控制而損害全身大中小血管和微循環。有些糖尿病人還可因長期反復發作的、嚴重的腹瀉,使糖尿病人體重顯著減輕並出現負體重,甚至還可導致脆性糖尿病,增加了治療難度。
糖尿病發病的原因有什麼
老年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有哪些?做好老年人糖尿病的預防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對老年糖尿病的病因做 |
|
糖尿病飲食治療要注意哪些問題
我們常常為一些比較嚴重的疾病所困擾,其中就包括我們大家所熟知的糖尿病,沒錯,現在中國已經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