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科疾病中,糖尿病的治療大概是最復雜的。它不但對醫生的要求高,也考驗病人的智慧和毅力。由於缺乏相關知識,很多病人在就診中有這樣那樣的困惑,且聽專家的具體指導。
一餓就得吃東西嗎
病例1:張女士,39歲,發現糖尿病3年,使用胰島素1年。最近空腹血糖為9.6毫摩爾/升,餐後血糖為13.6毫摩爾/升。家人說她正餐吃得不多,但零食吃得很多,“一覺得餓就吃”。
王玉珍:在糖尿病病人治療過程中,控制飲食是最困難也是最重要的一環。許多病人認為,只要吃上藥、打了胰島素,血糖就會正常,從而不再控制飲食。這是非常錯誤的。
目前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正處於中年,他們工作忙,食欲好,控制飲食更不容易。有些人誤認為,控制飲食只需要控制主食就行了,而忽略了對肉、油類食物和零食的控制。在所有食物中,只有水沒有熱量,對血糖沒有影響,其余食物都會影響血糖。例如,綠葉蔬菜是低熱量食物,吃500克(1斤)相當於吃50克(1兩)主食。西紅柿、黃瓜也是低熱量食物。而肉、油類食物是高熱量飲食。在零食中,干果(花生、核桃等)、餅干糕點等,都會使血糖增高。因此,零食吃得多,血糖就控制不好。
另外,許多病人非常懼怕低血糖,只要感覺饑餓就進食。其實,有時血糖很高時病人也感覺餓,這是因為血液中的營養不能被細胞利用,細胞“饑餓”了。建議患者參考標准判斷自己的身體狀態,是屬於肥胖、消瘦還是正常。然後結合工作強度制訂飲食治療方案。在感覺饑餓時先查血糖,如果沒有低血糖,就不要進食。如果出現低血糖,需要看醫生,調整藥物劑量。▲
看病要帶兩類資料
病例2:李先生,50歲,發現糖尿病2年,先後在當地縣醫院、北京多家醫院看病,來的時候資料沒帶齊,自己也記不得自己的化驗結果了。結果問診耽誤了不少時間,並且全部指標不得不重查一遍,花了不少錢。
許樟榮:患糖尿病後,需要經常到醫院復診,一般是每月一次。如果病情不穩定,則要增加就診的頻率。
就診時應將兩類資料帶齊,一是近期的檢查結果,二是目前用藥的名稱和劑量。醫生調整降糖藥物種類和劑量的依據是血糖指標,即空腹、餐後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治療的中心環節,另外,糾正血脂異常和控制高血壓也十分重要。病友在家自測的血糖、血壓水平反映的是真實的病情,這些在家測的指標有時要比在醫院檢查更客觀和更全面,所以每次就診時都要攜帶,也能大大節省患者的醫療費用,並提高就醫效率。如果患者不識字,可以請家人幫忙,將平時用藥和血糖監測結果寫在紙上備查。如果這也做不到,那就干脆將所用藥物帶來,就診時請醫師作為參考。▲
看病前吃不吃飯
病例3:孫女士,35歲,早上6點就來醫院排隊,因為想化驗抽血,沒敢吃東西。上午候診的時候餓了,擔心低血糖,吃了3片餅干。到看病的時候,醫生說:“要想准確地測血糖,要麼絕對不吃,要麼吃好。介於吃與不吃之間的血糖不准。”
許樟榮:糖尿病患者看病時應該空腹還是飽餐後,取決於看病的目的。如果是第一次就診或較長時間沒有看病,此次來復診,最好是空腹。這是因為,首次就診或間隔很長時間(如半年以上)的復診,醫生往往需要了解患者的全面情況,包括血壓、血糖、血脂、肝腎功能、尿白蛋白等,其中查血脂和肝腎功能,需要抽空腹血。如果患者平時空腹血糖控制良好,血脂也正常,復診的目的是取藥,那就可以正常服藥和進餐,到醫院後復查餐後2小時血糖,檢查快速的手指血糖即可。一般而言,對於不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而言,餐後血糖控制滿意,空腹血糖控制也大多是滿意的。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檢查餐後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也可以大致了解患者的血糖控制是否滿意。像孫女士這樣臨時吃3片餅干,既不是空腹狀態,又不是平時的餐後狀態,檢查這樣的餐後血糖,反映不出平時真實的血糖控制情況,臨床意義不大。▲
戒煙不當易誘發糖尿病
世界無煙日過去了,控煙的話題並沒有結束,對於瘾君子來說,戒煙之路是漫長的。可是,您知道嗎, |
|
“三多”現象誘發兒童糖尿病
目前有大約80%的兒童糖尿病是由於不恰當的生活方式引起的。據專家介紹,目前青少年糖尿病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