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14日第十六屆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題是“關心兒童青少年糖尿病”。雖然目前兒童、青少年糖尿病的患病率還比較低,但是某些地區報道兒童、青少年糖尿病發病率每年上升3%~5%。和成人不同的是,絕大多數兒童為1型糖尿病,需要胰島素的替代治療,如果不治療,糖尿病的急、慢性並發症可致殘、致盲甚至死亡。
1型糖尿病約占所有糖尿病總數的5%~10%,多發生於兒童和青少年,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據國外的調查顯示,10~14歲是發病的高峰。世界各國的發病率很不一樣,我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兒童1型糖尿病發病率約為1.0~1.6/10萬左右,農村及小城鎮的發病率較低,還是屬於低發病率的國家之一。國外發病率較高,世界上發病率最高的國家芬蘭約為48/10萬左右,是我國的40倍。
1型糖尿病是在遺傳易感性的基礎上,由於各種因素(環境、食物、感染等)的作用,人體免疫調節發生紊亂,產生針對自身胰島的免疫反應,大量胰島B細胞破壞,分泌胰島素的功能受到嚴重破壞或近於衰竭,以至引起高血糖,產生各種和糖代謝異常有關的症狀。1型糖尿病發病迅速,“三多一少”症狀明顯,體形消瘦,可引起糖、蛋白質、脂肪、水電解質紊亂,常有酮症酸中毒,嚴重時導致酸鹼平衡紊亂,威脅生命。久病常伴有心腦血管、腎髒、眼睛及神經病變。必須依靠注射胰島素才能維持生命,以前也把它稱為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糖尿病本身及其合並症對人們的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由於目前該病還不能治愈,但是如果及早防治,嚴格和持久控制血糖,可以明顯延緩和減少並發症的發生。
最佳治療方法
正常人的胰島素是伴隨進食、運動、情緒造成的不同血糖水平來分泌的。而病人則相反,需要用規律的生活、適宜的運動、進食、情緒來控制 “合適”的血糖,以適應注射的胰島素。這樣就需要我們在生活上多加注意。比如,飲食需要定時定量,運動也要適量,這樣才能創造一個平穩的血糖環境,而我們的運動、飲食、藥物到底合適不合適,則需要通過血糖檢測來反映,經常接受糖尿病教育可以幫助病人增強控制疾病的信心。於是醫生都會形象地將糖尿病治療比喻成“五馬駕車”——飲食控制和管理、適量運動、個體化胰島素治療、自我監測、經常接受糖尿病教育,這“五馬”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齊心協力才可以很好地“駕馭”血糖,預防糖尿病並發症的出現。
胰島素是1型糖尿病治療最主要的藥物。常用的胰島素是基因重組人胰島素,根據在人體內起作用的時間不同,可以分為速效、短效、中效、長效等胰島素。正常人體胰島素有兩種分泌模式,一種是吃飯時候分泌的大劑量,一種是24小時都在分泌的基礎量。胰島素治療強調個體化劑量,為了模擬正常人的胰島素分泌,進行強化治療的1型糖尿病病人,需要在3餐前注射短效或速效胰島素,來模擬餐前胰島素分泌,然後在睡覺前(大約10點)注射中效或長效胰島素來模擬24小時都在分泌的基礎胰島素。進行每日多次胰島素注射,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延緩和減輕糖尿病的並發症,但容易引起低血糖。
目前,最理想的治療方法是通過胰島素泵持續皮下注射速效胰島素。胰島素泵的工作原理就是模擬人體生理方式——平時連續不斷地輸注小劑量胰島素滿足人體需要,使血糖在餐間保持穩定,進餐時通過輸注餐前量來降低就餐引起的血糖升高。因此可以自由安排吃飯、運動及睡覺時間,尤其適合上學、旅行、外出就餐等情況,生活更自如。胰島素泵如 BP 機大小,內裝胰島素儲藥器,通過靈敏的驅動馬達推動胰島素從儲藥器經輸注導管進入皮下,可以精確到每小時輸注0.05單位胰島素。為了讓胰島素到達皮下,需在皮下埋入一個小塑料軟管,通常埋在腹部或臀部,根據個人使用情況,每 3 天應更換輸注器。輸注器帶有一個“快速分離器”,允許使用者在洗澡、運動等情況下暫時斷開泵與輸注導管。胰島素泵可以別在腰帶上,或是放在口袋裡,便於攜帶。首次使用應該在有經驗的兒科內分泌醫生指導下,首先通過胰島素泵的外部按鈕設定每日的胰島素基礎率,每日基礎率的總劑量一般為每日胰島素總量的一半,根據每日血糖高低的規律,一般分為3~4段不同的基礎率,然後將另一半總量平均分為3份,設定為餐前量。需要監測三餐前後、睡前和凌晨的血糖值,根據血糖值調整第二天的基礎率和餐前量,直到達到穩定的血糖。目前,歐美國家的1 型糖尿病患兒大多數用泵治療,1歲以下的嬰兒也可使用,相比每日多次注射胰島素,胰島素泵攜帶方便,使用簡單,控制血糖效果好,明顯減少低血糖的發生,減少每日多次注射胰島素的痛苦和不便。
飲食控制和運動治療
飲食控制和運動是治療的基礎,必須與胰島素治療同時進行。應根據體重、活動強度測出所需主食的量。患兒可根據熱量計算安排飲食,每天總熱量(千卡)=1000+[實足年齡×(70~100)]。如再感覺饑餓時,可增加些既含有高纖維,又能降血糖的蔬菜量,如洋蔥、芹菜、海帶等,還可以吃點黃瓜、西紅柿。蛋白質類食品如豆制品、牛奶、瘦肉等都可食用。飲食宜少鹽清淡,多食新鮮蔬菜。忌食精制糖,包括各種糖果、果醬、蜜餞、各種甜點心、冰淇淋等食品,對於含有單糖的牛奶、水果、蔬菜不用特別限制,但每天的總熱量還是應該限制。可以應用食品替換法,如果今天多吃了某些食品,比如多吃了一個蘋果,可以從主食當中相應減少一部分,這樣每天的總熱量就能得到有效控制。
運動是糖尿病綜合治療措施中的重要一環,可以控制體重、平衡熱量 。每天最好有半小時到一小時的運動時間,長期規則運動對減少糖尿病引起的慢性並發症,特別是心血管並發症幫助很大。由於人體早上分泌的許多激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因此國外有研究認為,上午運動對降低血糖更有幫助。應該避免攀高和潛水等運動,一旦發生低血糖非常危險。
對於患糖尿病的孩子和家長來說,和醫生配合,每天堅持測血糖,每2~3個月測量糖化血紅蛋白,每年檢查血脂、尿微量白蛋白、甲狀腺功能、眼底等,這些措施都有助於預防和減少並發症,早期發現和治療並發症。
糖尿病教育的內容很多,既包括前面四大部分的知識,還包括日常護理知識和糖尿病並發症等。所以需要家長們不斷學習,不斷交流,以達到對疾病的了解和控制。參加糖尿病夏令營是孩子接受糖尿病教育的很好形式,可以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戰勝病魔。
治療前景
隨著世界各國科學家的積極研究,治療糖尿病的成果不斷問世。從藥物、胰島素、注射方式、胰島移植、干細胞移植等各個方面來治療糖尿病,從而減輕糖尿病病人的痛苦和負擔,爭取達到治愈糖尿病的最終目標。
目前,已經研制出不同品種、不同作用時間的胰島素,供不同需要的病人選擇。胰島素注射方式有了新的變革,從胰島素注射筆到胰島素泵,目前正在研究類似心髒起搏器的植入式胰島素泵,成為真正的人工胰腺。胰島移植也是當前的熱點,有接受胰島移植的病人已經四五年不再需要注射胰島素,但是移植後需要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對人體仍有一定危害。國內外還在研究基因治療,有人在研究誘導胰腺導管上皮細胞分化再生B細胞治療糖尿病。
最新的治療進展是通過干細胞移植重建體內免疫系統,達到減少自身免疫破壞胰島細胞的治療目的,但是移植手術風險較大,一旦發生感染比較難控制,術後效果還需要長期觀察。國外還報道,自體臍血輸注有可能是1 型糖尿病的免疫調節治療方法。因此孩子出生時保留一份臍帶血,說不定將來就能派上大用場。
(沈水仙教授每周四、六上午有高級專家門診,每周五下午有特需專家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