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知識 >> 糖尿病類型 >> 糖尿病分型 >> 世界衛生組織(WHO)糖尿病的分型

世界衛生組織(WHO)糖尿病的分型

   1.   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IDDM、亦稱I型糖尿病)

  約占糖尿病病人總數的5%~10%。多數在15~20歲起病,典型病例見於兒童或青少年,但有椎少數病人也可於成年40歲以上起病。其臨床特征為:起病急、病情重、多飲、多食、多尿等症狀明顯,體重明顯減輕。血漿胰島素水平低於正常低限,必須依賴外來胰島素治療為主。血糖波動大,容易發生酮症。因此,對胰島素較敏感,若停用胰島素則病情會迅速惡化,易出現酮症酸中毒並威脅生命。此組病人,往往在有遺傳基礎上加一外來因素(如病毒感染)而發病,遺傳為其重要原因。基本病理改變是胰島β細胞被異常的自身免疫反應選擇性地破壞,致使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病人血清中可查到胰島素自身抗體、胰島細胞抗體(ICA)。第六對染色體上HLA抗原陽性率增加。

  2.   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NIDDM,亦稱Ⅱ型糖尿病)

  約占糖尿病病人總數的80%~90%。多為成年40歲以後發病,也有少數兒童或青少年起病的糖尿病屬於此型。其臨床特征為:起病緩慢,病情較輕,常無或很少有症狀,即使有症狀也不重,“三多”症狀多不典型。疾病有時呈隱匿性漸進,常於不知不覺中逐漸發展至微血管或大血管病變而以並發症為主要症狀就診。體內尚有一定的內生胰島素,血漿胰島素可正常或稍低,也可調於正常而為高胰島素血症,因此,病人對胰島素多不敏感,不依賴外源性胰島素,一般僅用飲食療法和口服降糖藥即可奏效。但在感染或創傷等應激狀態下,也可誘發酮症酸中毒,需用胰島素治療。少數病人,尤其是非肥胖型(體重明顯減輕)患者,於飲食療法和口服降糖藥不能滿意控制高血糖和症狀,有時也無原則配合胰島素治療,但對胰島素無依賴性,停用胰島素也不會出現酮症酸中毒。此型病人環境因素中最重要者肥胖,常因脂肪組織等胰島素受體較不敏感而起病。基本病理改變為胰島素抵抗,屬胰島素相對不足。HLA及ICA檢查往往為陰性。

  3.   營養不良性糖尿病(MRDM)

  此型多起病於長期營養不良、蛋白質攝入量較低的青年。常見於熱帶發展中國家,非洲及南來國家屢有報告。在臨床上常顯示與IDDM和NIDDM都不同的一系列症狀,一般將此型分為丁型和胰腺型兩種。

  丁型首先由休瓊在拉丁美洲牙買加發現,之後在西太平洋尼布亞~~新幾內亞及許多亞洲國家也發現本病。多在35歲以下起病,消瘦,對胰島素抵抗,長期停用胰島素也不會引起酮症酸中毒。

  胰腺型多見於印度南部及其他亞洲國家,患者十分消瘦,極度營養不良。根據是否有胰腺鈣化和胰腺導管結石,又分為以下兩個亞型:

  ①纖維結石性胰腺性糖尿病(FCPD)。發病年齡多在30歲以下,男性多於女性,消瘦,時感腹痛,長期處於營養不良狀態產。有顯著高血糖,但不易發生酮症。無原則注射胰島素控制高血糖。特異性表現是,胰腺鈣化纖維化,胰腺導管及其分支部形成結石。

  ②蛋白質缺乏性胰腺性糖尿病(PDPD)。發病年齡多在35歲以下,長期營養不良,極度消瘦。有高血糖,無酮症傾向,需外源性胰島素治療。特點是無反復發作腹痛的病史,無胰腺導管結石,無胰腺鈣化纖維化。

  4.   其他型糖尿病(繼發性糖尿病)

  為一種繼發於或伴承受於其他疾病、綜合征或某些情況而發生的糖尿病。常由多種已知病因或其他已知疾病而引起。多數病因都較明確。所以,以往又多稱之為繼發性糖尿病。常見有以下幾種:a由胰腺疾病或胰手術切除,破壞了胰腺中的胰島,引起胰島素分泌減少,導致糖尿病;b由於其他內分泌疾病如肢端肥大症、柯興氏綜合症、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胰升血糖素瘤、生長抑素瘤、嗜鉻細胞瘤等,使對抗胰島素分泌的激素增多而導致糖尿病;c長期服用某些藥是引起。如長期服用噻嗪類利尿劑、速尿、利尿酸及激素類藥物如ACTH、強的松、地塞米松、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素等以及環磷酰胺、鏈脲佐菌素、四氧嘧啶等有毒化學性藥物都可損害胰島引起血糖升高而導致糖尿病;d某些基因異常引起的綜合症,如胰島素抵抗綜合症、葡萄糖不耐受性綜合症等,也可表現為持續性血糖增高和尿糖陽性。繼發性糖尿病其原發疾病或病因大多者比較清楚,較易診斷。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